↑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4 题
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⑾来这里拜谒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谁都可以踏进烈士最后的安息地,保护这些英灵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除了人们的敬仰,还有,就是人们鲜花一样的美好生活。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无字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⑿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美丽宏伟,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⒀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是人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坟墓,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成为这本无字史书中最为辉煌耀眼的一页。见过很多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⒁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07- 09,有删改)

    1.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第⑿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土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4.赏析第⒁段的表达效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代宗师陆谷孙

    黄显宁

    ①我记得,念小学五、六年级那会儿,当科技翻译的母亲送给我一本《新英汉词典》母亲说:“中学毕业前用这本就够了,读大学得换《英汉大词典》。”我看到,两部词典的主编是同一个人:陆谷孙。

    ②显然,这个人是母亲的骄傲。作为复旦大学英语系六四级本科生,母亲大二那年正好赶上毕业留校任教的陆先生开启他长达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

    ③谁不愿意当陆谷孙的学生呢?母亲说起陆老师当年英语如何零基础开始,一年之后成绩就甩同学一大截,任教讲后课如何生动精彩。母亲似乎在讲传奇故事,我也像听评书那样默默地替这些故事添油加醋。以至于多年后,每每遥想半个世纪前风华正茂的陆先生,儿时撞自叠加的岳飞、秦琼、杨六郎的形影,依然隐约可见。

    ④记得2000年前后,在别人攒的饭局里叨陪末座,席上有陆先生。我语无伦次地告诉他,家母是他的学生。他问了母亲的名字和年纪,想了没多久就反应过来:“你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陆先生果然记忆力过人,但我一想到自己身无长项,一时尴尬得接不上话。陆先生当然也看出来了,于是把话题岔开“虽然我比你父母年长不了几岁,不过,按师门规矩,你得排到徒孙辈啦。”说完朗声大笑,那股子胸襟坦荡的侠气完美地契合了我儿时想象中的一代宗师。

    ⑤从此,“徒孙”和“师祖”成了我和陆先生闲聊时最常提的“典故”。我曾张罗请陆先生到我任职的出版社给青年编辑做业务培训,虽随口一提,没想到曾推掉无数大型活动的陆先生爽快应允,还手书三页纸的提纲,嘱咐我打印好事先发给来听讲座的同仁。讲座名为“向外文编辑们进数言”,勉励我们务必以“知书习业、查己识人、深谙语言、比较文化”为己任,穿插其间的是十几个双语案例。昨天找出来,提纲上的水笔字迹清晰如昨。再细看,有些短语旁边还有淡淡的铅笔字:“请打作斜体。”

    ⑥陆先生就是这样。前几年请陆先生出山翻译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传记《生活曾经这样》,不到两个月已经完成大半,我说“您悠着点啊,不是说过一年后交稿吗?”他摆摆手,说:“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不如早点了却心事。”

    ⑦问题是,陆先生的心事不断,教书之余要翻译,译文之外有辞书,英汉完了有汉英,勤勉不辍,无穷也。心无旁鹜,一息尚存就要“榨取时间的剩余价值”,以求留下实实在在、泽被后世的成就,这大约是陆先生毕生的态度。于健康而言,这无异老虎口里夺食,但从陆先生的角度想,或许是征服时间这头猛兽的唯一办法。

    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站在陆先生的灵堂,想到半年前,我的翻译遇到难题,没敢惊动“师祖”,只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没过两分钟,小窗就亮起来,陆先生照例主动提出他的解决方案,照例加上一句“斗胆建议,不怕犯错,真是仅供参考的。”…

    ⑨《中华汉英大词典》下卷还未出版,先生已离我们而去,我多么希望时间的猛兽在打瞌睡啊。

    1.概括选文所写有关陆先生的具体事件。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先生主动帮我解决翻译难题。

    2.从选文第⑤段和第⑥⑦两段中概括出陆先生的两点精神品质,并说明理由。

    3.赏析选文第⑧段的划线句。

    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

    4.请从选材的角度说说,下列材料能否替换第⑧段。

    想到半年前,陆先生听说我在学着写小说,嘱我务必将发表的文章寄过去给他看,我想他不过是鼓励“徒孙”的客套。没想到他不仅认真读了,还强烈建议我扩展小说里的一条人物线索:“希望看到你下一篇写一个出生在二线城市里的人物,我想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味 道

    ①三月的第一天,接到婆婆去世的消息,带着上完课的孩子,我们匆匆赶去福州送别。人来人往的火车站,高铁窗外转瞬即逝的天光,五个小时的车程,一路适于回忆。

    ②婆婆九十,年长我46岁,几乎相隔两代的年纪(事实上,她的外孙女也略长于我),让我们婆媳相处中仿佛有了几分祖孙的感觉。记得我和先生相识不久,他寄回家一张我的照片,说是家人一看就明白……看着那么年轻的我,当时的婆婆是怎么想的呢?后来忘了问的我,却记得第一次上门去,她给我做的福州家常菜——新鲜肥美的蛏子、香喷喷的牡蛎煎、花菜与梭子蟹同炒的白馃、清澈的鱼丸汤……印象里的味道,聚春园、四海春那些宴席上的佛跳墙、海鲜珍味都不能比。

    ③日后请教婆婆,她殷切地教我这个小儿媳妇福州菜的做法:

    ④“把蛏子一个个竖着插满碗里,中间加片姜,浇上黄酒,隔水蒸就好了!”

    ⑤“鱼丸汤里面洒上一点胡椒粉,再加一点葱花。”

    ⑥“你要不要带一点肉燕回去?不包肉只切成片,煮汤也很好吃。”

    ⑦我点头一一记下。可惜上海没有福州那么肥白的美人蛏,这里买的鱼丸也没有馅,每回我只能带着对福州菜的赞美和念想依依离开。节日问候电话的那一头,婆婆总会来上一句:“今天有没有煮几碗?”

    ⑧我没有学到婆婆的地道福州菜手艺,不过二人的日常伙食总得应对。厨艺大涨的时候,是随先生访学哈佛燕京的那一年。少了上海大小菜系餐馆罗列的便利,记忆中家乡的味道就来得更为鲜明。婆婆给的蛏干剩下半包,随我们漂洋过海,居然海关也放行,一直带到了波士顿,炖排骨的时候,放上几粒,熬成浓浓的一锅乡味,引来朋友的赞美。在排骨汤升腾的热气中,先生回忆,高考之前身材瘦小不足百斤的他让婆婆心疼不已,天天为他开小灶——就在用高压锅压出来的肉汤里,蛏干带出无比鲜美的滋味——一顿汤又一顿汤,就这样他体重果然达标了!

    ⑨从波士顿返回上海的一年后,婆婆得知了我怀孕的消息,想着年过四十的小儿子终于要当上爸爸了,婆婆的心情肯定是雀跃的,六月的黄梅雨季,她飞过来看我。除了福州传统的肉燕粉干之类,她还带来了一大包永泰的李干蜜饯。也许,生育了七个子女的她,以自己的经验惦记着可能胃口不好的我,“李干很好吃的啊!”我看见黑色的果肉厚厚的,它们散发出酸甜的气息,让人闻了忍不住流口水。但将为人母的紧张情绪,加以搜寻了一堆“怀孕须知”类书籍上的忠告,书呆子的我笃信那些蜜饯含有防腐剂对宝宝不好,一个都不敢放进嘴里,后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先生吃掉了……日后,和孩子说起,我总是反省当年不懂事的自己,那酸酸甜甜的滋味里面是婆婆的一番心意……

    ⑩前年的春节,我们带着孩子回福州拜年。年纪大了久不下厨的婆婆不声不响为他做了福州的线面,细细的米粉丝,味道还是和我当年吃到的一样好。离开的时候,她塞给孩子喜欢吃的橘子,又恨不得这个那个都让我们一起带回去,恋恋地和我们告别,“下次再来啊。”走下楼,正准备出小区门,我回身一望,却发现白发的婆婆站在阳台上探身看着我们离开,看见我们转身,还向我们挥了挥手。

    ⑪而对于我来说,那一次挥手,原来就真的是和婆婆的永别……

    ⑫今年的三月,好像哪里都是阴雨连绵。我们匆匆而来,见了婆婆最后一面,又送她至墓园。各种仪式之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一大群聚在了一起,新鲜的海味,甜美的芋泥点心……福州菜的味道还是那么好,而杯盘之间,人影来去,我却忽然感到了一个人的不在。这一次离开,我们没有回头,明白那里不再有一个妈妈、婆婆、奶奶的挥手。

    ⑬在马路对面的水果摊,我拉着孩子的手,买了十块钱的余甘子。这像绿葡萄般的小果子,嚼在嘴里,初时苦涩涩的,但慢慢地,会有余味滋润心田。

    ⑭三月里余甘子的味道,就是回忆的味道。

    (选自《文汇报》2019年3月21日)

    1.选文写了几件“我”与婆婆相处的事?请简要概括。(信息提取与概括)

    2.请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进行赏析。(词语赏析)

    我回身一望,却发现白发的婆婆站在阳台上探身看着我们离开,看见我们转身,还向我们挥了挥手。

    3.文中第⑧段中的加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句子作用)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味道”的?请简要分析。(信息提取与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站 台

    ①在公交站台,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②“你们也去西山?”

    ③“不。”大爷转过头,看了我一眼说,“我们就看一个人,一个人。”

    ④太婆含笑点头:“我们的儿子,他是驾驶员。”

    ⑤终于,8路公交进站了。我跳上车。大爷太婆站起身,盯着车窗满脸喜悦。

    ⑥公交缓缓驶出站台,玻璃窗外,那两位老人随车窗移动。太婆一脸惊喜,眼中噙满泪水。但驾驶员并没有看他们。

    ⑦我很奇怪。“老人家老了,你再忙,也该和他们招招手啊。”

    ⑧那小伙看我一眼,笑了笑说:“你搞错了,他们不是我爹娘,我爹娘在乡下。这些日子我也不清楚这两位老人为什么老来看我。”我 ___1___a___2___

    ⑨第二天,当我再次来到站台,又见到了那两位老人。只是秋叶落地,老人愈发显得苍老了,太婆的眼神显得有些呆滞。

    ⑩“你能帮我们一个忙吗?”大爷尽管声音很小,我也听得清清楚楚。

    ⑪我还没有来得及问帮什么忙。大爷叹息了一声说:“实在没有办法。自从我们儿子勇勇一年前出车祸去世后,有一次看见8路车驾驶员长得像我们儿子,老婆子就认为他没死,成天闹着要来看他,所以我每天陪她到这里。”

    ⑫我内心像被什么锥了一下,感受到一阵莫名的惶恐和难受。良久,心底涌动起一种伤感和内疚,我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⑬太婆嘟哝一句:“真想听到勇勇叫我一声妈,很久没听到他叫我一声妈了。老头子,有很久了吧……有一年了吧!”

    ⑭大爷说:“是啊,一年了!孩子工作忙,你要谅解他。”

    ⑮大爷干咳两声,我分明看见两粒浑浊的泪珠从他爬满皱纹的脸上滚落

    ⑯我安慰他们说:“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大爷扶扶太婆的身子,对我说:“这一年多来,老婆子想儿子,有些___3___b___4___,不要见怪啊。”我摇摇头,眼中不知什么时候含满泪水。

    ⑰落叶在秋风中___5___c___6___,清晨温暖的阳光普照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斑驳的金衣。8路车在我的翘盼中终于来了。大爷和太婆的眼中有了耀眼的光亮。我擦掉泪水挤上车。车辆渐行渐远,我望着站台孤独的老人,眼中再次蒙上泪水。

    ⑱我对8路车的年轻小伙说:“你去看他们吧。那对老人,他们失去了儿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⑲“一座城市,这样的老人应该很多啊。”

    ⑳“可是,他们觉得你长得和他们儿子很像,他们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21)年轻小伙不再吱声,专心开着车。我知道说服不了年轻小伙,带着些许遗憾下了车。

    (22)第三天,我依旧来到站台,却不见那对老人的身影,只有无尽的落叶铺满大地,落寞和惆怅缠绕我全身。

    (23)当我快要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我再一次来到这个站台,想看一眼街边的金黄落叶,想寻找一些对这个城市的最后记忆。

    (24)“小伙子,你终于来了!我们找你几天,终于找到你了!”

    (25)原来是那两位老人。两位老人特地打扮了一番,他们满脸的笑意让我这个外乡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太婆拉住我的手说:“太谢谢你了!是你让我找到了儿子,终于有人叫我一声妈了!”

    (26)原来,8路车的年轻小伙下班后,提上礼品到两位老人家中认了爹娘。

    (27)我心中滚过阵阵暖流,抱着两位老人快乐地哭了。

    (28)“嘀,嘀!”8路车再次出现,年轻小伙探出头来,与我相视一笑。他对两位老人说:“爹妈我出车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哈!”

    (29)“你也要注意安全,爹妈盼着你平安回家!”

    (30)太婆挥舞着手,眼中再次流下热泪。望着远去的8路车,她哭了很久。

    (31)过了很多年,这样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浮现,就像人生的一个个站台,那站台便是指引我们的方向。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2期,有删改)

    1.将下面短语填入文中a、b、c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情感变化)

    ①神志不清 ②肆意狂舞 ③略感诧异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2.阅读小说,填写下面表格。(情节梳理)

    主要情节:“我”偶遇看驾驶员儿子的老人→②______ →两位老人到站台感谢“我”

         ↓       ↓      ↓

    驾驶员表现:① ________  →驾驶员不同意→③ _______

    3.第⑮段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及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那站台便是指引我们的方向”这句话的理解。(句子理解)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⑥段太婆看到驾驶员后一脸的惊喜与驾驶员并没有看她形成对比,为下文设置悬念。(表现手法)

    B.这篇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我”三次到站台发生的事情为线索;二是以“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为线索。(文章线索)

    C.“我”劝说驾驶员去看一下两位老人,但他并没有答应“我”,可见这位驾驶员是一个自私、冷漠、没有同情心的人。(人物形象)

    D.小说通过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不仅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更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称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