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晚清某官员在奏折中论及一场战争时指出,“往岁英法犯阕,不过赔千余万两,添设通商口岸二三处而已,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末,某日本人想到重庆开办一家纺织厂,他依据的是(  )

    A.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的规定

    B. 《马关条约》 允许外国设厂

    C. 《北京条约》 设厂权的规定

    D. 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侵华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且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A. 开放通商口岸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 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

    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说:“这是一部各有打算的共和派、君主派双方为求得一时的安定而制订的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指的是

    A. 法国《人权宣言》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美国《独立宣言》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政治制度

    B. 都加强了皇权

    C. 都以血缘为纽带

    D. 都属于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西周卿大夫 B.秦朝御史大夫 C.西汉刺史 D.明朝内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屮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

    A. 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 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 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 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亚里士多德评价雅典政治时说:“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

    A.轮番而治 B.直接民主 C.分权制衡 D.人民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其依据是

    A. 法典的内容相当广泛

    B. 法典的内容主要代表平民的利益

    C. 法典规定了债务奴隶制

    D. 法典条文明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依据英国的政治体制,卡梅伦内阁成员

    A.全体辞职

    B.由女王决定去留

    C.继续履职

    D.由议会栽定去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

    A.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B.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787年宪法是“散乱的美国到真正美国的开始”。以下哪一宪法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转变

    A. 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

    B. 确立共和政体,总统和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C.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军事、外交等大权

    D. 人民拥有言论、集会等基本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当时德国政体的突出特点是:

    A.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B.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C.联邦国家共和制度

    D.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现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它的修通加强了珠海与香港和澳门三地之间的直接交流。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和香港有关的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天津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义和团运动后,有西方外交人员认为:“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亦不能以待印度者待中国也。”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使列强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智慧

    B.遭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D.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

    A.《资政新篇》 B.1954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太原会战

    D.枣宜会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的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雕塑,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卢沟醒师”和“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并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地发展起来。

    (1)材料中“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指什么?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收了哪些优秀的理论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俄国、中国革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