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进行了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自2013年年底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与完善,系统回答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扶贫必须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扶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这需要紧紧抓实“三个覆盖”:产业发展覆盖到村,强化致富门路,加大回引创业力度,把产业发展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道路硬化覆盖到社,夯实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泰山移”;技能培训覆盖到户,提升造血功能,细化技能培训规划,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转移的培训力度。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三:

    在短短数十年里,中国已经使得近7亿人口脱离绝对贫困,是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不过,新的反贫困运动仍有必要,因为全球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收入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不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保护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也就是说,扶贫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但是,现实中的精准扶贫往往产生着新的问题,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就存在着一个分配给谁的问题。因为是通过分配方式进行,经常会导致村民“阶级”的再分化,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一般表现在不同宗族之间、家族之间、村民群体之间。一旦涉及利益分配,这些传统的因素和新产生的因素都会卷入进来。这样很容易产生新的“认同”政治。在很多地方,社会对基层官员的信任度本来就不高,“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政治,搞不好容易造成新的隔离和新的对立。

    (选自“和讯网”,有删改)

    材料四:

    精准扶贫是一项惠民工程,目的之一是能够让农村地区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一个地区的文化程度往往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贫困由此而生。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诸多访问对象的文化程度只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六十岁以上的村民接受教育的人极少,中年人中大多女性没有接受过教育。文化水平过低使得村民对大多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愿接受新鲜的东西。他们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上也就产生了困难,一般不太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所以出现了对精准扶贫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发展教育,提高村民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对解决贫困问题尤为重要。

    (选自《科学与财富》期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如果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脱贫”的目标,就必须在“扶贫”的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B.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技术指导,可见“扶技”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核心。

    C. 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就容易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

    D.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的“精准扶贫”,却常被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农民误解,有些村民不愿意接受。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四则材料都关注到精准扶贫所产生的困惑与难题,但对实现扶贫目标并没有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B. 四则材料都没有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点”上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面”上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入思考。

    C. 四则材料具有新闻客观性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如材料二引用俗语,则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D. 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网站,有杂志,但都捕捉到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E. 对于“精准扶贫”的新闻报道,材料一重在理论支撑,材料二重在“扶技”问题,后两则重在产生的难题。

    3.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

    ①清初遗民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取向,即烈士心态、孤臣心态、隐士心态和游子心态。这些心态皆与明清易代的巨变紧密联系。

    ②明清易代之时,士人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在此情形之下,腆颜事敌、投降变节者有之,杀身成仁者亦有之。清初,部分士人虽生活在新朝,却耻为新朝所用,其人其节与杀身成仁者同。像顾炎武、阎尔梅、屈大均、王夫之、冒襄等人,鼎革之际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当清王朝统治逐步稳定后,他们坚决不仕新朝,且时时系念故国,表现出凛然气节。我们以冒襄为例,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明清之际政坛、文坛均有着深广的影响。他参加抗清运动失败后,又支持过郑成功等人的复明运动,屡拒征召后,隐居在水绘园。

    ③中国传统士人对于自身进退出处非常看重,认为它是事关品行名声的大节,不可稍有差池。明清易代之祸,尤其又是外族入主中原,使素重“夷夏之辨”的士人们认为是亘古未有之“大变”。在此等“大变”面前,何去何从,不单事关政治立场的去取,更是人伦道德的抉择。此时,许多士人选择了坚守,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故国既已不复存在,恢复的希望也极为渺茫,然而人格的坚守还在继续。故国之思是他们的普遍心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周星等遗民诗人都具有代表性。他们“悲歌当哭”,以悲怆感怀的笔调,悼念故国,令人不忍卒读。

    ④清初遗民诗人大多参加过抗清的军事斗争。新朝政权稳定之后,恢复日渐无望,他们心念故国,踟蹰无聊,壮心消退,转归隐逸。因此,浓厚的隐逸情调乃是最为突出、普遍的心态表现。清军大体上自北向南入侵,许多世家大族被创尤剧。徐夜的家庭在明清之际惨遭横祸,其伯父、叔兄、叔嫂及子侄多人被杀,他的母亲也被逼投井自尽。徐夜从此即弃诸生,国仇家恨集于一身,立誓隐居,做故明的遗民。隐士心态是清初遗民诗人中最为普遍的心态表现,张光启、董樵、王夫之、孙枝蔚等人诗中也时时有所流露。

    ⑤明清之际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包括明遗民在内的广大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此,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有其必然性。游子心态在旅居江南的秦地遗民诗人孙枝蔚身上体现最为充分。作为寄居他乡的客子,孙枝蔚的诗歌创作中洋溢着浓厚的思乡之情。孙枝蔚居扬州,筑室曰“溉堂”,取《诗经·桧风》“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即寓居不忘故乡、常怀西归之意。清代初年,寓居江南的秦地诗人仅据溉堂《张戒庵诗集序》可知,即有张晋、李楷、张恂、雷士俊等数人。

    ⑥清初遗民诗人创作心态的表现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当然,他们呈现出多种多样、复杂莫名的创作心态,绝非上述四种心态所能囊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易代之时,清初遗民诗人大体拥有四种心态,作者更看重悼念故国心系大明的孤臣心态。

    B. 清初诗人在鼎革之际大多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其气节与杀身成仁者同。

    C. 新朝稳定,复明无望,背负国仇家恨的遗民士人心有不甘,但无奈之余,多是消退壮心,立誓隐居。

    D. 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这是因为他们怀有不仕新朝、时念故国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清初遗民诗人的四种心态,结尾又作了进一步说明———绝非只有四种心态。

    B. 文章主体部分是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的,从四个角度对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加以阐释,条理较为清晰。

    C. 文章第四段作者运用徐夜家庭惨遭横祸一例,旨在论证入关后的清军对许多世家大族杀戮的残暴性。

    D. 文章第五段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游子心态产生的原因、背景及主要代表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入主中原的大清不是因为“外族”的身份,明末士人们可能对“新朝”的反感与仇恨要弱化得多。

    B. 顾炎武、王夫之等诗人出现在不同心态的名单中,可见同一诗人可以同时杂糅多种复杂的遗民心态。

    C. 腆颜事敌、投降变节的清初士人面对“品行大节”的传统,内心理应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后悔。

    D. 清军大体上自北向南入侵,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可见持有游子心态的遗民诗人多是来自中原的士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家寺的雨伞

    从前,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子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①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购了一把弯头竹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的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取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馆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维生,请帮忙找一间房子。掌柜的也是个和善之人,说你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多大的房子,我帮你找就是。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道上。”掌柜的笑道:“当然,修伞补帽应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商人待人客气,心灵手巧,天亮开门,天黑关门,很是个规矩人的样子。没过多久,他小小的修伞铺子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给他修理,哪怕多走两三里路。商人的伞铺算是立住了,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手艺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更不知道他每天谦和的笑脸下,掩藏着紧张焦灼的心。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但都失望了。经过手上各式各样的伞成百上千,唯独没有他那一把。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待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接手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旧的伞值不了几个钱,我反倒花一大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了,他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意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打出了一条好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这是商人扩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补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收集旧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好极了。

    时隔不久,②在一个和风丽日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绕的伞呀。

    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壁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子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上了店门。商人看到了他当初装塞在里头的全部珠宝玉器,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打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天大亮了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这个在此处开店好长时间的外地商人突然走了。商人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的确有点奇怪,但谁也没去多想。

    后来,这件事成了一个故事流传开来,当地那些换过伞的人才恍然大悟。于是“唐家寺的雨伞———换一把”就成了当地的一句歇后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油纸伞”为线索,依次写了商人携伞、丢伞、寻伞、得伞的过程,注重细针密线,情节丝丝入扣,一波三折。

    B. 小说善用含义丰富的暗示性语言,“鸡安犬宁人面善”一句既精当表现了小镇太平,又暗示雨伞不是被人抢夺而去。

    C. 小说在塑造商人形象时,不仅使用了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同时还借助唐家寺的居民等次要人物加以衬托。

    D. 小说巧借生活的偶发事件,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而又睿智的商人形象,诠释了面对人生变数应有的态度,寓意深远。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各有何作用。

    3.作家莫言在瑞典演讲时曾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高明的作家往往善于在小说中用高超的叙事技巧来引人入胜。请概括这篇小说使用了哪些叙事技巧来“抓”住读者,并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人。登正德三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福建。世宗即位,中官张锐、张忠等论死,其党萧敬等阴缓之。伯温请并诛之,中官为屏气。嘉靖初,迁大理寺丞。李福达狱起,坐为大理时失入,褫职归。用荐起故官,后擢左副都御史。已而,为朱佑椋所讦,复褫职

    十五年冬,皇嗣生,将颁诏外国。礼部尚书夏言以安南久失朝贡,不当遣使,请讨之。遂起伯温右都御史,与咸宁侯仇鸾治兵待命。以父丧辞,不许。明年五月至京,上方略六事。会安南国遣陪臣郑惟僚等诉莫登庸弑逆,请兴师复仇。帝疑其不实,命暂缓师,敕两广、云南守臣勘报,而命伯温协理院事。御史何维柏请听伯温终制,不许。伯温引疾不出,至禫除始起视事。其冬迁工部尚书。

    十七年春,黔国公沐朝辅等以登庸降表至,请宥罪许贡。先是,云南巡抚汪文盛奏登庸闻发兵进讨,遣使潜觇。帝已敕遵前诏进兵,文盛又纳安南降人武文渊策,具言登庸可破状,复传檄安南令奉表献地。及是,帝下奏付廷议,佥言不可许。乃改伯温兵部尚书,克期启行。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制下数月,两广总督侍郎张经以用兵方略上,且言须兵三十万,饷百六十万石。钦州知州林希元则极言登庸易取,请即日出师。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明年二月,帝幸承天。诏伯温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俄选宫僚,加兼太子宾客。大同所辖五堡,距城二百余里,极边近贼帐。自巡抚张文锦以筑堡致乱,后无敢议修者。伯温曰:“变所由生,以任用匪人,非建议谬也。”卒营之。募军三千防守,给以闲田,永除其赋。边防赖焉。录功,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毛伯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B. 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C. 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D. 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大理寺卿。明清时与刑部、督察院并称“三法司”。

    B. 终制,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其间不得婚嫁,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C.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D. 檄,古代官府用来晓谕、声讨和征召等的公文。文中是指传檄文征讨安南国首领莫登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伯温执法严厉。宦官张锐等人被判死刑,同党萧敬等想暗中拖延行刑,毛伯温上书请求将其一并处死,打击了宦官的气焰。

    B. 毛伯温恪守孝道。朝廷任命毛伯温协助处理督察院的事务,御史何维柏不同意其守丧的请求,毛伯温坚持守丧期满后才出任。

    C. 毛伯温深受倚重。在朝中大臣因是否征讨安南国莫登庸时意见不一致,兵部尚书张瓒又无主见之时,皇帝对毛伯温委以重任。

    D. 毛伯温重视边防。巡抚张文锦因修筑大同五堡导致兵变之后,没人敢再主张维修,毛伯温提出合理建议,有效地巩固了边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荐起故官,后擢左副都御史。已而,为朱佑椋所讦,复褫职。

    (2)及是,帝下奏付廷议,佥言不可许。乃改伯温兵部尚书,克期启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①被召

    周密②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陈君衡,作者友人,宋亡之后,被元朝征召至大都做官,临别之际,作者作此词为他送行。②周密,南宋词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片前三句描写送别场景,作者用雄健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气象阔大、色彩鲜明、热烈而又整肃的郊野送行图。

    B. “宝带金章”表明人物身份,同时暗示此次大都之行的缘由。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勒出人物潇洒的风神。

    C. “纵英游”等三句,实写友人一路之上,登山临水,笳鼓喧喧,车马阗阗,乘骏马,携名姬,何等风流旷达!

    D. 下片前三句,设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域的情景,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与上片送别哀伤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E. 全词既写眼前实景,也有想象中虚景,虚实结合,深沉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复杂情感。题作“送”之,实即留之。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后,看到四周的植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诗经·氓》中的女子,终于等来了她的意中人,神情举止,由“泣涕涟涟”迅速转为“_____”,并且要他“______,______”,迫不及待地要嫁到他家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已经走过了艰苦创业的时代,我们今天正置身于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更需要先进文化的滋养和支撑,不忘初心,踏实前行。

    ②全省人民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定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从而确保全省快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③为全球经济增长推波助澜,与各国一道让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深知自身责任重大。

    ④在全市高中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市文体局领导激动地说:“虽然现在已是七月流火,天气酷热,但我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⑤苏轼一生经历北宋五位皇帝,仕途极为坎坷。他数度被外任、贬谪,却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针砭时弊,敢为天下先。

    ⑥目前,不少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而楼盘又大量过剩,政府应尽快出台新的购房、住房政策,以便摆脱这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用微信和微博交流节日相关知识,被学生们称为“文化自信”。

    B. 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处理结果。

    C. 经过几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香港电影凭借武侠片、警匪片、青春片、喜剧片等一系列独特的影片类型而享誉世界。

    D. 从数据看,过去一年里,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与之前持平,而进口动画无论是上映数量还是其票房都有大幅度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的闲暇往往决定他的终身。                      

    ①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

    ②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的非职业

    ③为糊口而做的工作往往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

    ④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

    ⑤他的业余活动往往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⑥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A. ③⑥②④⑤①   B. ①②④⑤③⑥   C. ③⑥①⑤②④   D. ①③⑥⑤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多喜欢期待明天,怀念昨天。____,似乎只有今天不美好。昨日已追不回,____,能够抓住的只是今天。我们应用心感受每一个当下,全心享受今天的踏实。当今天成为昨天,那份回忆才更真切动人;____,那个结果才更充实厚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引题与一个正标题,引题要求不超过15个字,正标题要求不超过15个字。

    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证实,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坠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再见,天宫一号,但属于你的精彩瞬间永远难忘。

    据介绍,1992年,目标飞行器的研制方案就早已确定,它被直白地称为“目标飞行器”。2006年,初样研制后,科研人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2016年3月,超期服役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踏上了漫漫回家路。今天,在太空孤独地飞行了两年多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引题:__________________

    正标题: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

    材料二: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红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精神支撑,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红色文化自信源于其所蕴含的强大红色基因。

    请以“我看红色基因”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