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人。登正德三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福建。世宗即位,中官张锐、张忠等论死,其党萧敬等阴缓之。伯温请并诛之,中官为屏气。嘉靖初,迁大理寺丞。李福达狱起,坐为大理时失入,褫职归。用荐起故官,后擢左副都御史。已而,为朱佑椋所讦,复褫职

十五年冬,皇嗣生,将颁诏外国。礼部尚书夏言以安南久失朝贡,不当遣使,请讨之。遂起伯温右都御史,与咸宁侯仇鸾治兵待命。以父丧辞,不许。明年五月至京,上方略六事。会安南国遣陪臣郑惟僚等诉莫登庸弑逆,请兴师复仇。帝疑其不实,命暂缓师,敕两广、云南守臣勘报,而命伯温协理院事。御史何维柏请听伯温终制,不许。伯温引疾不出,至禫除始起视事。其冬迁工部尚书。

十七年春,黔国公沐朝辅等以登庸降表至,请宥罪许贡。先是,云南巡抚汪文盛奏登庸闻发兵进讨,遣使潜觇。帝已敕遵前诏进兵,文盛又纳安南降人武文渊策,具言登庸可破状,复传檄安南令奉表献地。及是,帝下奏付廷议,佥言不可许。乃改伯温兵部尚书,克期启行。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制下数月,两广总督侍郎张经以用兵方略上,且言须兵三十万,饷百六十万石。钦州知州林希元则极言登庸易取,请即日出师。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明年二月,帝幸承天。诏伯温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俄选宫僚,加兼太子宾客。大同所辖五堡,距城二百余里,极边近贼帐。自巡抚张文锦以筑堡致乱,后无敢议修者。伯温曰:“变所由生,以任用匪人,非建议谬也。”卒营之。募军三千防守,给以闲田,永除其赋。边防赖焉。录功,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毛伯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B. 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C. 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D. 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大理寺卿。明清时与刑部、督察院并称“三法司”。

B. 终制,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其间不得婚嫁,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C.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D. 檄,古代官府用来晓谕、声讨和征召等的公文。文中是指传檄文征讨安南国首领莫登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伯温执法严厉。宦官张锐等人被判死刑,同党萧敬等想暗中拖延行刑,毛伯温上书请求将其一并处死,打击了宦官的气焰。

B. 毛伯温恪守孝道。朝廷任命毛伯温协助处理督察院的事务,御史何维柏不同意其守丧的请求,毛伯温坚持守丧期满后才出任。

C. 毛伯温深受倚重。在朝中大臣因是否征讨安南国莫登庸时意见不一致,兵部尚书张瓒又无主见之时,皇帝对毛伯温委以重任。

D. 毛伯温重视边防。巡抚张文锦因修筑大同五堡导致兵变之后,没人敢再主张维修,毛伯温提出合理建议,有效地巩固了边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荐起故官,后擢左副都御史。已而,为朱佑椋所讦,复褫职。

(2)及是,帝下奏付廷议,佥言不可许。乃改伯温兵部尚书,克期启行。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