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连线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 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犄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

    A.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水利技术的提高

    D.小农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C.对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中国人性的逐渐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气动力的675家。工人人数38万人。铁路2039.6英里,使用蒸汽动力的轮船11万吨。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B. 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C. 近代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D.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A.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人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如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解放中国,建立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

    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强调维护公共利益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注重兼顾多方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其中游行活动有四个篇章。

    结合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说“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

    材料四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并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日本、中国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中日两国改革的结局有何不同?这种不同的结局给两国自身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俄日改革有哪些相同特点?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影响?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5)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