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列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唐)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 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 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妇与猫

    【英】多丽丝·莱辛

    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

    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宜公寓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这座公寓里的一个小房间去住。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她把它抱回了家。

    这栋楼里生活的全部是像赫蒂一样的人。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她暂时安顿下来后,就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她的买卖不错。

    选举在即,政府准备安置像赫蒂这样的人。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赫蒂被安排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你不能把猫带去。”他机械地说道。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猫一起蜷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赫蒂和她的猫就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猫总是蜷缩在赫蒂那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里。赫蒂近来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其实她是病了。

    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有时候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有时候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并不在场的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问他们呀!”

    猫蹲伏着望着她,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三个夜晚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的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她还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让它去安睡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赫蒂对着看不见的证人说话的情节,表现了她对爱孩子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和抱怨。

    B. 小说中老妇、猫象征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在社会中没有地位、尊严,甚至要遭到别人的迫害,作者为他们感到不公。

    C. 文中的赫蒂老人,善良、顽强、能干、爱子女,但面对逼她搬家的市政官员,却不敢反抗,可见她性格中又有十分懦弱的一面。

    D. 文章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伦敦社会底层的老妇人与猫的悲惨生活描绘了出来,从而将英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及当时社会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作者冷静的现实主义批判风格。

    2.文章中多次出现的 “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汉帝国的崩溃,自给自足的封建大地主经济的产生,各有其经济力量和政治军事力量的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汉以来日趋僵化、烦琐的儒学影响的不断削弱,这一切使得统治阶级士大夫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活动天地,文化日益成为上层社会士大夫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不再只是朝廷进行伦理教化的工具了。

    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的重善轻美的传统,这时变为重美轻善。对美的追求,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等在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不再像先秦以来那样,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上,而开始具体深入地研究美与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特征。美学问题的探讨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并且扩大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

    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物的品藻的方面。汉末以来的所谓人物品藻,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品评向统治者推荐人才。这种品评,由于当时各种情况,逐渐发展为不只看人物的道德节操如何,而且十分重视才能、智慧、应变的本领等等。刘劭的《人物志》便是这种品评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到了晋代门阀世族大兴之后,人物品藻更演变为对人物的个性气质、风度才华的品评。从《世说新语》一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品评不只是政治伦理的,而且更是审美的,后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深刻地影响到各门文艺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经常从人内在的个性、气质、天赋、独特的心理感受等角度来观察审美与艺术问题,因而比前代更为深入地看到了审美与艺术所具有的特征。

    例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的“文以气为主”的说法,它所强调的是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与作家的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关系,这和以前孟子、扬雄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很不相同。钟嵘的《诗品》虽然和汉代的《毛诗序》一样认为诗是情感的表现,但它所强调的是个体的各种“摇荡性情”的多样心理感受的表达,而不是诗与政治得失、王道废兴的关系。在绘画方面,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等原则的提出以及南齐王僧虔在书法理论方面主张“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等说法,都明显地反映出受当时人物品藻的风气影响。

    美与艺术被看作是同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不能分离的东西,这是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的显著特征,也是它较之先秦两汉的美学大大前进了一步的地方。

    选自赵建军《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得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注意和重视。

    B. 在汉末,如果某位人才仅是道德高尚,而在才能、智慧、应变等方面能力不够,也是不可能被推荐的。

    C. 东晋顾恺之、南齐谢赫以及南齐王僧虔的很多主张都直接反映出美学在魏晋时期的明显转变。

    D. 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相互分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思想进步的地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发生的重大转折的情况,首先提出观点,接着分析原因、进而阐发、最后举例分析,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展开了论述。

    B. 文章以刘劭的《人物志》为例,是为了说明汉末以来的人物品藻十分重视人才的才能、智慧、应变的本领等。

    C. 文章列举“文以气为主”的说法,是为了说明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会决定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D. 文章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展开论述,阐明了人物品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的重善轻美的传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变为重美轻善。

    B. 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关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

    C. 孟子、杨雄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而曹丕则更重视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对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关系。

    D. 晋代门阀世族大兴之后,人物品藻使得美学思想从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审美与艺术,成为可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基本上停留在拍照、采访、记录、物品收藏等简单的工作层面上,这种文字、录音、摄影、录像等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曾保存了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书籍的生霉、录像带的老化、录像色彩的蜕变、录音带的失真等,都会使所记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不同程度地出现失真。加上拍摄角度的限制,影响了长期保存和利用。

    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许多全新的采集记录手段,包括图文扫描、立体扫描、全息拍摄、数字摄影、运动捕捉等。数字化存储技术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许多新的保护手段,包括通过数据库、磁盘阵列、光盘塔、光纤和网络连接以及一系列相关规定、协议,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

    通过这些现代数字化采集和储存技术,不仅可以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料如手稿、音乐、照片、影像、艺术图片等,编辑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保存于数字磁盘、光盘等物质介质中,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使他们完整有序、便于检索,这能够整体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水平。

    (摘编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材料二

    (选自《我国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材料三

    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是个新兴的社区,在武汉市新一轮的规划建设中,渔民不打鱼了,在实现产业转型的同时,几个渔村合并成立了江欣苑社区。这个社区拥有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龙。社区的党委和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对这个项目的保护,经过多方努力,社区利用原本可以用于商业服务的一万多平方米的门面房,组建了“武汉高龙博物馆”“武汉高龙制作传承培训部”“武汉高龙生产制作部”“武汉高龙表演培训部”等机构,还组建了十多支高龙舞龙队,传承人多达三百余人,使“高龙”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2012年起,社区的党委和管理部门,以国家级项目“高龙”的保护为基础,将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社区,提供优惠条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园”,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和其他地方的兴趣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为社区民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一片生机。

    (摘编自《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材料四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滞后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保护工作。到目前为止,除了为数不多的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以及一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学者的文集之外,几乎没有像样的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公布了两年,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部法律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一部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范了各级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行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来源有了保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有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和职责得到了明确。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一部相关法律的颁布,显然不能解决相关工作发展过程的全部问题,这也是我们政府需要正视和着手解决的。

    (摘编自《我国非遗保护规范现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存储技术,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全新的采集记录手段和保护手段。

    B. 普通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戏的保护现状不满意,说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未能察觉到政府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

    C. 江欣苑社区对“高龙”项目的积极保护与传承,带动了其他非遗项目的发展,群众认可度很高。

    D. 现阶段,我国非遗项目的发展受到了相关法律的保护,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2.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公布,使江欣苑社区的非遗项目——高龙直接得到了法律上的支持,可见在对待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上,法律的作用是巨大的。

    B. 只要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再辅以先进的非遗保护措施,固北村的非遗项目——傩戏,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C. 如果江欣苑社区的非遗项目——高龙能更好的利用数字化技术,那么,这个非遗项目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D. 随着时代的发展,类似于傩戏、高龙这样的非遗项目,亟需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来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更好的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E. 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数字化技术的不发达,是非遗项目时至今日才焕发光彩的重要原因。

    3.请你根据材料四的内容,概括现阶段,我国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陷泰州。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行省参政赵琏,并陷兴化,结砦德胜湖,有众万余。元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绐杀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是岁至正十三年也。

    明年,元右丞相脱脱总大军出讨,数败之,围高邮,隳其外城。城且下,顺帝信谗,解脱脱兵柄,削官爵,以他将代之。士诚乘间奋击,元兵溃去,由是复振。逾年,淮东饥,士诚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率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客,竟不降。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数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舁出葑门,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

    《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注】:①舁:抬②葑门:于苏州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B.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C.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D.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户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文中“万户告身”指授予万户官职的凭信。

    B. 谢客有“谢绝会客、酬谢刺客”等之意,文中的谢客是指“感谢客人”。

    C. “僭”指“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文中“僭号”指冒用皇帝的称号。

    D. 幅巾,是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戴幅巾是一种儒雅简朴的装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士诚原先凭借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因不满被弓手丘义等富人欺辱,与义士一起杀了他们,举兵起义。

    B. 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后来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C. 张士诚与元右丞相脱脱交战时,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多次击败元军,使得元顺帝不得不更换将领,但仍然抵挡不了张士诚,元军只得溃败而去。

    D. 太祖多次招降张士诚,他都没有答应,李伯升等多次劝说,张士诚也拒不投降,最终上吊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

    (2)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 ,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接连使用三个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分明意识到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②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厦门金砖会晤上的重要讲话,将更多的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黃钟大吕,言犹在耳。

    ③《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无微不至。

    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科学家达·芬奇提出了种种大胆的科学猜想,当时的人们对此感到不可理喻。

    ⑤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⑥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盛誉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每天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他带领过的14万农民工中,300多人成为建筑骨干,秦松山、游宗军、韩天文等26人获得省、市建设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B. 来自全球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在被问及对当今中国的印象时,频繁提及网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冠以“新四大发明”的称号。

    C. 《渴望现场》首次在音乐类节目中引入人工智能评分系统,这种方式不仅探索了一条电视音乐节目的创新路径,而且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D. 第四届湖北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当前儿童“触网”低龄化的现状和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

    B. 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 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D. 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几乎都会被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位“大神”圈粉。有人因六出祈山、七擒猛获,①________;有人因巾帼素衣、蛰伏数年,佩服司马懿的“忍”。回眸那段真实的历史,②________。西晋名士崔琰以“聪亮明允,刚断英特”,为司马懿点赞,而战略家刘晔则用“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二人谁更值得“打call”,因为作为蜀、魏两国的灵魂人物,③________,那个战火纷飞、风云诡谲的三国舞台都会因之而黯然失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关于“微信对生活的影响”的调查表,请据此写出调查结论,并对微信用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结论和建议均不超过25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2018年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了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在今年春节火了。

    ——摘自网络

    材料二:“燃文化”是从腾讯视频2017年暑期提出的“好时光一起燃”这一主题衍生而来的新型文化体。它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

    ——摘自网络

    材料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结合任意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