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新民主主义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主要是指

    A. 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B. 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

    C.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A.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 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D. 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古代雅典,500人会议负责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相当于政府。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35至36天,一年正好有10届政府。这样的运作方式(   )

    A. 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   B. 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C. 确保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D. 有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曾定义某一文学流派:“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科波菲尔》

    C. 《等待戈多》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B. 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

    C.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 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A.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弊大于利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A.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且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B.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所激发的民族精神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D.中国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芽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声明,称将中国华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名单”,阻碍华为购买美国相关技术和设备,美国此举实质是以非正家手段排斥和打压华为在美国和全球的5G业务,为美国自己的5G业务开路。由此可见

    A. 全球化发展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制约

    B. 世贸组织失去协调的国际贸易的功能

    C. 反全球化会逆转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D.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失去经济主导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引发了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等大国之间战争,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材料意在说明

    A. “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 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初步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落后于西方国家 D.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

    A.法治思想具有理性色彩 B.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认为,严复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成《天演论》,“煞费苦心”地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这明显违背了赫胥黎的本意。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意在

    A.继承并发展生物进化论 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

    C.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使国人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汉武帝长期劳师疲民,在其晚年下轮台罪己诏以表示与民休息的悔过之意。汉昭、宣二帝时期,凡遇灾荒、地震,皆免除当年的租赋、徭役。东汉的明帝、安帝也曾因为日食和饥荒而对全国发布罪己诏。这表明

    A.汉代统治者能够自我反省 B.道家学说深受汉统治者重视

    C.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动摇 D.主流学说影响统治者的决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政体与美国联邦共和制相同

    C.政体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

    D.实行总统、议会、内阁三权分立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巴黎公社共有86名委员,其中工人约30名,其余是新闻记者、职员、教师和医生。公社委员们之间虽然有政治分歧,但没有权力斗争,一直尽心尽力为这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他们也能达成共识,实行一些进步的和民主的政策。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B.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真正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A.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

    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

    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

    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说明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两极格局土崩瓦解

    C.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D.世界局部战争日益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农产品收购价(%)

    1978年

    1984年

    1991年

    1993年

    国家定价(%)

    94.4

    37.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8

    82.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变的历程

    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33年广州的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80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A.减轻政府负担

    B.改善公民住房

    C.缩减社会福利

    D.加强政府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征集制度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并写道:“我们应该跟家里的母亲、街上的孩童、市集的平民聊聊天,听听他们是怎么说话的,然后用他们能懂的文字去翻。”这种做法(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否定了《圣经》的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1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提到开国会的具体年限。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谘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期间,各省请愿代表团赴京并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呈递请愿书,吁请“皇上速降谕旨……召集国会”,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二:若吾国,既未以机器施于地,作生财之力尚恃人功,而不尽操于地主之手,故贫富之悬隔,不似欧美之富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在这种小地主时代,大多数地方还是相安无事,没有人和地主为难。我们现在没有大富人,多数都是穷……以至使得今日中国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位了,若不挽救,必生受经济之压迫至于国之种灭而后已。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具备,具细毕赅。必也治本为先,救穷宜急……实业发达,民生畅通,此时普及教育可实行矣。

    ——摘编自姜朝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传统养民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与孙中山治贫的理念,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英两国处理贫困问题目的的差异,并指出其对当前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