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 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 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C. 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 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

    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

    A.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B. 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C. 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C.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B.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C.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A.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对于五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它的意义和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材料表明五四运动意义在于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

    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两幅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结构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

    A.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优越性 B.先秦已建立中央集权

    C.宗亲关系是官僚政治的基础 D.森严的等级制度凸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后,直接掌管六部和国家政事,每天处理奏章数百件。为此他自嘲道“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为此朱元璋设立

    A.中书门下 B.殿阁大学士 C.内阁 D.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照片

    D.有关“二十一条”的新闻报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甲午战争形势简图》,对图中地点发生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1894年9月,邓世昌牺牲于此

    B.②处——1895年2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C.③处——1894年l1月,日军制造大屠杀

    D.④处——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 B.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D.思想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副漫画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转战陕北,破解重点进攻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所谓“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出发点是

    A.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C.保障两岸关系的稳定繁荣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9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如今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54年4月,周恩来在同赫鲁晓夫会谈时曾说:“中国、朝鲜、越南能够一同出席这次会议,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是我们的一个胜利。”“这次会议”指的是

    A.巴黎和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联合国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

    B.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按等级选出

    C.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D.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二条规定: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这条规定说明了《十二铜表法》

    A.保留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法规 B.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

    C.掺杂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D.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C.责任内阁制有名无实 D.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未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美国1787年宪法規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民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表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部分内容比较。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权力受议会限制

    德国皇帝世袭,首相由皇帝任命,帝国议会成员由选举产生

    A.两国宪法都继承了美国宪法 B.两国国家元首都受议会制约

    C.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政治色彩 D.都是实现国家统一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51年,正当伦敦世界博览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其

    A.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

    C.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D.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起用低级官员担任宰相,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宰相人数大大增加。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主要包括调整选区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通过这些措施工业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三省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相似之处及本质不同。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此次议会改革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毛泽东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共同纲领》总纲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葆世界的持久和平。”

    ——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二: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甚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著《当代中美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