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A. 因自身缺陷而消亡

    B. 导致古希腊内乱

    C.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 是少数人的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

    B. 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C. 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

    D. 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虽然以年轻士绅、知识分子为基础的国民党和进步党获得了多数席位,但是实力最强的北洋派系和地方实力派却几乎没人参加选举。这一现象表明

    A. 国内政治格局与选举无关

    B.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C. 选民素质制约了选举结果

    D. 文治传统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反映了

    A. 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 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 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 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I852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这说明

    A. 英国在确定国际标准时间上占主导地位

    B.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世界地理学的发展

    C. 交通工具的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时间的标准化是工业化造成的趋同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汉初年存在三种游离于皇权的社会势力,国家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由此可知

    类型

    数量

    特点

    国家政策

    世家

    甚多

    多是战国以来贵族后裔,宗族势力强大

    打击

    豪富

    以万计

    兼并土地,造成小农破产

    迁徙、限制

    游侠

    数百

    讲信重义、轻财好施,受民众崇拜

    宽松

    A. 重农抑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B. 宗法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C. 解决地方问题条件日益成熟

    D.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8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有379人,技术人员505人。到1932年,前者增加到1910人,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后者则增加到10655人,与1928年同比增加了20多倍。据此可知

    A. 全球劳务实现自由流动

    B. 经济建设需要抓住良机

    C. 美国极力转移过剩产能

    D. 苏联经济体制快速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D.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规定

    A.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B.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C.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1953—1959年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年份

    投资总额(亿元)

    比重(总100%)

    注:沿海指粤、闽、浙、苏、鲁、冀、辽七省和京、津、沪三市,其他省区为内地

    沿海

    内地

    沿海

    内地

    1953-1957

    230.08

    262.75

    46.7

    53.3

    1958

    105.05

    163.45

    39.24

    60.76

    1959

    126.58

    223.14

    36.19

    63.81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沿海地区成为大跃进运动的重灾区

    B.内地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沿海地区

    C.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

    D.国家重视改变经济布局不合理状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全唐文》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由此可见唐代

    A.经济重心已经呈现南移的趋势

    B.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

    C.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

    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传播到江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朝中期,学者杜佑在《通典》中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是以食货为之首。”材料反映出唐朝亟需变革的社会问题是

    A.教化不修动摇封建秩序

    B.藩镇割据导致边患不断

    C.改革财政制度整顿经济

    D.重农抑商阻碍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对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 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 D.儒家思想的演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朝,康熙帝改变按人口征收丁税的传统做法,宣布推行“固定丁税,永不加税”政策,雍正帝随后把固定的丁税并入土地税统一征收。上述政策

    A.放弃了丁税收入

    B.引发了税制混乱

    C.刺激了人口增长

    D.解决了人地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B.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面两图是19世纪中后期晚清进口洋棉、洋纱、洋布情况变动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洋纱和洋布进口量持续呈上升趋势

    B.洋布价格变动与进口总量趋势完全不同

    C.洋纱进口总量与价格变动完全一致

    D.洋棉进口总量增加,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因此,在1872一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A. 依靠商办发展军用工业

    B. 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

    C. 化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

    D. 军工产品的市场化趋势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97年梁启超首次提出地方自治的设想,“故为今日计,必有腹地一二省可以自立,然后中国有一线之生路。”这表明地方自治的设想是

    A.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B.梁启超救国思想出现重大转折

    C.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

    D.应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救国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说,通过法律,我们能与诸神共同联结于一个城市之中,宇宙乃是人与诸神的共同家园。因此,这一“由爱统治的社会”超越了“城市的围墙”,而具有了世界性。这体现了罗马法强调

    A.维护人类共同体

    B.宗教是最高权威

    C.节制是公民义务

    D.法律具有强制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与联邦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截然不同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选举方式

    A.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

    B.抑制了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C.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D.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时英国并未加入,因为它认为同欧洲大陆的亲密关系与自身利益相悖。直到1973年英国才成为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仅仅两年后,英国就举行公投,当时留欧派在投票中以67%的比例优势获胜。这反映了

    A. 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B. 英国的政治走向取决于民众的意愿

    C. 英国的自身利益影响着政治走向

    D. 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语有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这里的“史”是指

    A.历史事实和重史传统

    B.历史解释和史料取舍

    C.历史理解和史学观念

    D.历史文本和国史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古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

    A.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C. 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 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始于1875年的使节制度是晚清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变的标志。1876年清政府制订了《出使章程》,之后,又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清政府的驻外使节是由内外大臣及督抚随时个别保荐,不需要严格的专业训练,也不讲求外交专业的素质。驻外使节是皇帝饮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驻外使节三年一任,在卸任回国后,常常不在外交领域任职。虽然清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采用了近代西方的使节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四,其社会效应令人惋情。

    ——摘编自危兆盖《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前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任意概括2个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变世界的七种元素:代表着力量又具有进攻性的铁;组成生命又释放热量的碳;折射着人类贪婪欲望的金;为世界留下影像的银;蕴藏巨大毁灭能量的铀;创造白色纯净空间的钛;以及催生互联网世界从而彻底颠覆人类生活的硅……发现元素和利用元素的历史,也是人类进步革新和贪婪疯狂的历史,在促进人类繁荣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本性,引发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

    ——据(英)约翰·布朗《我们如何走到今天:改变世界的7种元素》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在上述七种元素中选择任意一种,概括其表现形式的变化,指出历史上与其相关的史事,并结合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影响。(要求:简要概括表现形式的变化,写出至少一例与其相关的史事,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