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亊行动

    A.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走的“十月革命的道路”

    A. 指导中国的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B. 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C. 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彻底改变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三大战役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其中在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

    A. 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开创、全民族抗战局面实现

    B. 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成熟

    C. 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

    D. 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土地革命高涨、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 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8年三四月间,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在徐州一带重创日军,成为抗战以来正面战争的大捷,这场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 《四月提纲》 B. 《共产党宣言》

    C. 《大抗议书》 D. 《人权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一国两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所说 “这次革命”是指(  )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

    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第二次革命高峰是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巴黎公社规定:选民对公社所有的公职人员包括公社委员都有充分的罢免权和监督权,及时清除混入公社领导机构的坏人,可以罢免和撤换失职的公职人员,及时纠正公职人员的错误和失误。这些规定体现出巴黎公社

    A.赢得广泛支持

    B.实行直接民主

    C.是社会主义政权

    D.人民主权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俄总统普京说:“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认为“十月革命的的确确震撼世界”。也有西方学者认为“俄国革命沦落为一个令人沮丧的教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三者观点都很客观

    B.革命难以塑造理性世界

    C.俄国革命影响巨大

    D.俄国历史地位争议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共同纲领》颁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

    企业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1735

    57.3

    13.90

    54.6

    1992

    6430

    270.6

    55.43

    298.7

    1993

    10945

    70.2

    99.03

    79.9

    A.“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 参加日内瓦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A. 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B. 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

    C. 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矛盾

    D. 列宁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于5月4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进入20世纪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

    今天,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受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改革的主要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  九大报告指出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在国际社会与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定位和宗旨原则:“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外交历史,自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来,我国历任最高领导人都始终坚持把该原则作为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智慧遗产。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该原则,即是昭告世界不论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处事原则和角色属性都不会动摇和改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引下,中国在五十年代进行的具体外交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在新时代的外交战略与蓝图设计的时代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