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遂责其违约”。李鸿章这一认识

    A.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

    B. 争取到了对外交往的平等

    C. 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

    D. 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据此可知,新刑律

    A. 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

    B. 照搬了西方模式

    C. 巩固了清朝统治

    D. 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史记》知道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故事,又通过杜牧的《阿房宫赋》了解到阿房宫恢宏的气势。但2002—2004年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却提出阿房宫并不存在的结论。上述现象说明

    A.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结论会有所改变

    B.《史记》对阿房宫存在与否缺乏严谨的史学考证态度

    C.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因为主观色彩而不足为信

    D.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使历史真实的考证结果更可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描述说: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此描述旨在强调

    A. 牛顿科学精神影响社会科学进步

    B. 宗教改革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 进化论与“神创论”有巨大冲突

    D. 法国启蒙运动带来了思想大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由此可见,徐光启

    A.弘扬了以农立国的治国传统 B.有力推广了棉花的种植技术

    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主要目的是

    A.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B.为社会治理提供导向 C.强调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管东贵教授认为,“血缘”因素一直在社会深处发生作用。历史的发展大势是政治渐渐脱离跟血缘关系。但由于社会上一直没有发展出另一种东西来替代血缘作为政治最可靠的依恃力,而政治上没有血缘作为依恃力,政权就会有安全问题,依恃它又会有“后属疏远”的问题。这说明

    A.血缘政治会造成政权的分崩离析 B.宗法关系是政治伦理的法理依据

    C.血缘与政治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内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

    所辖行政区郡的数量

    所辖人口数

    中央

    15郡

    450万

    地方(王国)

    39郡

    850万

    据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 B.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

    C.王国辖区的范围比中央辖区要多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山东嘉祥武氏祠东汉画像石,主要描绘了丁兰刻木事亲的孝行。这一故事图像在宋代山西林县城关的砖雕、河南洛阳孟津的石棺线刻中都有发现。这反映出

    山东嘉祥武梁祠西壁孝子丁兰

    A.儒家思想的世俗化 B.新思潮冲击正统思想

    C.孝道观念扼杀人性 D.儒家思想日益神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所示为宋代的一种收获农具,《农书》记载该农具“夫笼、钐、绰三物而事,系于人之一身,而各周于用,信乎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据此可知,当时

    A.小农经济劳动力过剩 B.农具配套使用提高功效

    C.耧车得到一定的推广 D.男耕女织协作生产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

    A. 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B. 削弱六部加强君权

    C. 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D. 分割事权相互牵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面是两宋及明清时期著名思想家的籍贯分布图。

    据图可知

    A.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B.地理差异孕育不同文化

    C.文化的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D.教育发达培养大批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

    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海军的编制。

    由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可见,当时

    A.中国比日本更加重视海军建设 B.中国缺乏统一的战时指挥体制

    C.中日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日本的海军军力比中国更强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瞿秋白曾说“中国民族几十年来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社会主义。”这反映

    A.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

    C.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方向的改变 D.中共探索出新的革命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面为国统区民营重工业发展情况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

    A.表明轻重工业的结构趋向平衡 B.适应了应对民族危机的需要

    C.说明国统区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加强了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重视提高即将治理国家的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的“收”的方针,主张采取“放”的方针,这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对于错误意见,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这一方针

    A.一直确保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 B.旨在于正确处理阶级矛盾

    C.表明中共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D.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面是我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火箭送子》,该画反映了

    A.中国工农业落后于美英的面貌迅速改观 B.中共八大精神的落实

    C.人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 D.政府对生产关系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研究指出,雅典法院享有与公民大会同等的权力,因为各种法院由数百名公民任降审员,同时又是审判员,他们直接审案,并且根据多数票断案。这说明

    A.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B.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伯恩斯在《领袖》一文中指出,“他的运动是在没有党派和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也很少有领导者能向他这样戏剧性地唤起人们的意识,或者像他这样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和宗教态度产生如此震撼性的影响。”这一运动

    A.使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B.改变了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C.摆脱了人类蒙昧的自然状态 D.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1881年-1882年间,法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这反映了

    A.理性主义成为两者共同的指导思想 B.工业革命提出教育改革的要求

    C.法国政府完成了巴黎公社未竞事业 D.一票共和为教育改革扫清障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世纪末岀现的纳比派反对传统的模仿,“同情一切貌似新颕奇特、破旧立新的人们,因为他们不仅荡涤学院的教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洗涤浪漫或逼真你的自然的主义”。纳比派的这些理念

    A.推崇印象主义的风格 B.强调了艺术的感性色彩

    C.注重直面社会的现实 D.有利于现代主义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和西周时,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时兴时废。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科举制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各类学校由此蓬勃发展了起来。科举制犹如指挥棒,使教育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推崇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在教育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外国传教士、洋务派官员和维新人士,都办过些新式学堂,不过为数不多,新式教育还没有形式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格。进入20世纪以后,为了救亡,为了发展工商业,广兴学堂以培育人才,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强烈的呼声,清政府也采取了从“变通科举”到“废除科举”和创办学堂、奖励留学的一些措施,使教育摆脱了从属于科举的附属地位,有利于教育的独立和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传统的私塾、书院采取授徒的方式,背诵儒家经典。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等。

    ——摘编自李侃  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教育相比,说明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新”在哪里,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特别是文帝时,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了对国民生计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汉武帝为了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以东郭咸阳与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采取“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的办法煮盐,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鈥左趾,没入其器物”。凡“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所在县。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自从盐铁官营后,汉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所以桑弘羊说:“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此皆盐铁之富也。”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多为盐铁商人,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盐铁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盐铁制度改革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某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课题(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的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

    马蒂厄

    商务印书馆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

    玛丽·莫斯特

    中共党史出版社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陈来

    商务印书馆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詹姆斯·施密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指出2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