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对日宣战

    ④德国投降标志着二战的最终结束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史、屈辱史,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等,都表现了

    A.清政府不堪一击,不败而败

    B.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列强

    C.清政府对外还能捍卫国家主权,对内还能保护民众

    D.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请问对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③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④以魏源、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维新变法奠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管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至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获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这次运动中学生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B.反映了运动中共产党起到了领导作用

    C.表明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说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这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二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周某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

    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吴某乘坐火车,沿京张铁路迸京,参加科举考试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某学校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4年11月15日2时5 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三号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次新成就。追溯历史到45年前,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东方红l号卫星射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以下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分析这组图片,你认为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A.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艰辛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马克思评价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有人将之誉为“时代的灵魂”,同时认为他的作品能够超越时代,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他成为英国文化的符号,他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丘吉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梁启超有云:西方自哥伦布之后,无数哥伦布继之而起:而我国自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请说出“西方自哥伦布之后,无数哥伦布继之而起”的原因是

    A.他们都是为了同亚非拉人民之间的友好,增进交往和交流

    B.他们都是为了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C.他们都是想去东方去寻找黄金,掠夺财富,进行殖民统治

    D.他们都是为了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落后的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比较历史,得出深刻认识。英国的《权利法案》与《法典》的共同作用是

    A.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B.都推动了近代西方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都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D.都促进了国家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确定学习主题、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某历史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进行探究,你认为最合适的探究主题是

    A.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B.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旧)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日本将世界文明引进“东洋孤岛”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①利用美国的扶持和援助,大力发展经济

    ②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为应对“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模仿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功范例是

    A.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时代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西方文学与艺术成就的笔记,其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国——德莱赛一《美国的悲剧》

    B.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C.西班牙——梵高——《格尔尼卡》

    D.美国——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5分)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站在图1和图2这两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哪些“历史”?  (各写出一点即可)(2分)

    (2)请再举出我们河南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各一处?(2分)

    (3)文化遗产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7分)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以为夷款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一例即可)(2分)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2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2分)

    (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6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回忆上世纪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

    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各举50年代和70年代新中国外交“闪耀着智慧”的一例史实。  (2分)

    (2)阅读材料一的图片,说出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中国外交呈现怎样的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为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领导人在北京的留影。请说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呈现了一个什么特点?看了此图你可能有很多感受,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6分)九年级一班的小明同学对《大国崛起》很感兴趣,并进行了探究。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324年   但丁的《神曲》完稿

    1687年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

    1734年   伏尔泰《哲学通信》出版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1870年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实用的电动机

    (1)有学者评价近代英国为世界“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请指出大事年表中哪些史实可以证明这一观点。(1分)

    (2)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一些重大的问题,结合大事年表和所学知识,举一例史实说明是怎样解决的。(2分)

    (3)大事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除了大事年表的方法外,你还会采取什么方法?(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6分)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材料二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三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材料一中的“同盟”指什么?“同盟分裂”的标志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2分)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