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6 题
  1.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朝诗人胡曾这首诗描述的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澶州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尊孔复古

    D. “打倒孔家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该穿汉服   D. 学说汉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小明在游历长江三峡之前,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

    A. 洛阳   B. 成都   C. 长安   D. 酒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行,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该是(   )

    A. 原始社会后期   B. 商朝时期   C. 西周晚期   D. 春秋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 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 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农历三月三是轩辕帝的出生日,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每年都会自这一天举行祭拜活动。今年的祭拜主题延续了以往的主题即“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轩辕帝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 禅让制

    B. 分封制度

    C. 郡县制度

    D. 行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 魏、吴、蜀   B. 蜀、吴、魏   C. 吴、蜀、魏   D. 魏、蜀、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汉武帝时期国家实现了大一统,请问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A. 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 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 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 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 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改革?材料中包含哪两项内容?

    (3)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 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的“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写出西汉政府设置的总管西域事务的官职名称。该官职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