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连线题 1 题,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6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引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其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秦制,又恢复了秦代已废除的分封制,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体制。汉初的诸侯国突出特征是

    A.诸侯权力不能世袭,一世后自行消亡

    B.诸侯国势力较大,一直威胁中央

    C.诸侯国在中央集权制度下运行

    D.王国问题最后被汉景帝武力铲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隋唐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进步,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B.南方手工业大大发展

    C.南方交通发展超越北方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D.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唐诗人张籍在《寄元员外》中写到“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从诗中我们可能得到的信息有

    ①唐朝始终实行严格的“市.坊”分界制度

    ②当时“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有所松动

    ③“坊”中所沽之酒,应该来源于私营酒肆

    ④交易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下列对文中“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最合理的政治制度

    B.分封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C.分封制有利于保持“天下共主”的局面

    D.分封制的实行具有有利的政治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主张分封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假设李三是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国的商人,他会遇到哪些事情

    ①做生意时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②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③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④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中期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B.西学东渐现象出现

    C.农商并重格局形成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他在此评论的是

    A.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

    B.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

    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

    D.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清政府已无力反抗外来侵略

    B.清政府反对李鸿章交战日本的主张

    C.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D.实力悬殊导致中国甲午战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写道:“由邦国制度发展而来的帝国制度,曾使我们民族龙腾虎跃,在世界上独步一时;由城邦制度留下的政治遗产,则在千年之后大放光辉,并成为当今世界不同可阻挡之制度。”文中所言“帝国制度”“城邦制度”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A.君主专制法制至上

    B.中央集权代议民主

    C.宗法血缘直接民主

    D.中央集权人民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立御史台

    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

    B.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C.为最高监察机构

    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清顺治二年(1644年)浙江发生反对清朝统治的风潮,总督张存仁建议说:“速谴提学,开科取士,则读书人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这反映出,清朝这一时期进行科举考试主要着眼于

    A.缓和社会矛盾

    B.扩大官吏来源

    C.重视知识分子

    D.配合国家统一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1942年宋氏三姐妹参加重庆市民献机报国仪式。1941年,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向全国推广“一元献机运动”。张治中给全国国民兵团第一次献机仪式写下如此标语:“立体战争.空军第一.愿我同胞.献机救国。”这一运动反映出

    A.国民政府尝试动员民众力量巩固国防

    B.国民政府开始认识到空军的重要性

    C.国民政府借献机运动搜刮民财

    D.中国空军摆脱对美苏军事机援助的依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康有为

    C.李鸿章

    D.孙中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无人知晓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

    ……民族主义直到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由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

    ----上述材料均引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

    德意志人在普鲁士的领导下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于1870~1871年击败法国,然后建立起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在此之前,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运动。其中典型的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等。

    ----《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北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地移民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美国人民经过6年多的艰苦抗战,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与北美“民族主义”获胜方式的异同。

    (3)概括19世纪中期东西方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