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2 题,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绯(fěi)闻脊(jǐ)梁绰(chuò)绰有余头晕目眩(xuòn)

    B.褫(chǐ)夺妊娠(chén)踉(liàng)踉跄跄恪(kè)守不渝

    C.觊(jì)觎撺(cuān)掇惊风乱飐(zhǎn)妃嫔媵(yìng)嫱

    D.龃(jǔ)龉隽(juòn)永怙恶不悛(jùn)醉醇饫(yù)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重叠妨碍朝歌夜弦春霄苦短

    B.衰鬓蜇伏入不敷出悲欢离合

    C.肯綮渲泄锱铢必较廊腰缦回

    D.九州青睐四面楚歌和盘托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李宁来了,马燕红来了,李小双来了,刚刚在奥运会上狂扫9金、l银、4铜的中国体操队来了!中国体操队四个不同时代的英雄们共饮喜酒,踌躇满志。

    B.新课标所采用的新的高考模式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2009年的高考中吃了大亏。

    C.一年下来,他花了很大力气在工作上,业绩斐然,没想到自己却成为上级领导勾心斗角的牺牲品,被排挤出了公司。

    D.就在央视准备重播老版《三国演义》时,一向喜欢跟央视掰手腕的湖南卫视也宣布将于23日推出高希希导演的新版《三国演义》,浙江、江苏等电视台也纷纷跟进,这不免让人产生联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B.如果像小品《捐助》里表现的那样,对弱势群体进行变相歧视与搞笑,那么无论是受捐者还是捐助者,都毫无尊严可言。

    C.级别和规格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大小图书馆就是不一样;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D.公安部交通管理局12月17日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规定中加大了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处罚,由一次记6分调整为记1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雕塑感造型主 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________、________,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裤体。
    ①层叠出挑      ②象征中国精神   ③互为对仗       ④凝聚中国元素
    ⑤互相补充      ⑥造型主从配合  ⑦居中升起      ⑧功能上下分区

    A.①⑦②④⑤l③⑥⑧

    B.④②⑦③⑧⑥①⑤

    C.⑥⑨③⑤②④①⑦

    D.⑦①④②③⑤⑧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3D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阿凡达》采用3D技术,将电影屏幕变成了一个通向潘多拉星球的大门。
    在看3D电影时,我们不仅能看到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还能够看到离我们而去或者向我们而来的动作。 3D电影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已经过大脑处理。因为两只眼睛位置的区别,每只眼睛看到的图像都有细微的不同。大脑会将这些图像处理成立体视觉,让我们能够分辨出距离感。 3D电影原理就是如此——让两只眼睛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图像,剩下的就让大脑自动完成吧。
    最常见的电影3D效果,是用“光分技术”来实现的。它依赖于偏振光和滤光片,让每只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先,而滤掉另一部分。在上世纪拍摄3D电影时,人们会在一个镜头前加一块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只让水平方向振动的光透过;另一个镜头前如垂直方向的偏振片。再将这两个镜头并列,之间的距离和人眼之间距离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拍摄了。在播放时,让观众戴上带有偏振片的眼镜,偏振方向和摄像机偏振片的方向相同。这样,左眼的眼镜就会完全滤掉右侧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而右眼的眼镜则滤掉左侧摄像机的画面。这种3D电影要求观众必须坐得笔直。
    后来,利普顿改良了这种技术,造就了RealD 3D。它的偏振光振动方向在一个圆周上旋转,再加上传统电影速度6倍的播放速度,想怎么歪着看电影都行。现在,RealD 3D已经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3D电影技术。
    光分技术是被动式的3D电影技术。也就是说,它不需要控制眼镜。色分技术也是这样。可能有些人还会对上世纪80年代的立体电影记忆犹新——它的两片眼镜片颜色不同。如果不戴眼镜·盼话,这种电影投影出来像是印刷有偏差的彩色画册。戴上滤光眼镜之后,眼前就能出现色彩鲜艳的立体场景。它最大的弱点是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已经淡出电影制作领域了。直到2007年,Dolby公司开发出一Dolby 3D系统,色分技术才重新热起来。借助放在放映机前的滤光片将投影机射出的光线分成红绿蓝三原色光,并分别投影到屏幕上。通过滤光眼镜来分别接收这些光谱的高频郜分和低频部分,同样可以实现立体效果。该技术比传统色分技术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机装上滤光片就可以放映3D电影,而取下滤光片,还可以放映传统电影。《阿凡达》首映礼上,采用的就是Dolby 3D+IMAX。
    只要让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精确的不同,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立体的世界。所以主动式3D电影技术采用了另一种思路——控制眼镜的透光,让每只眼睛看到其中一半的画面。只要镜片变黑的程序与显示画面同步,就能构成立体视觉。现在显卡大厂Nvidia已经在家用电脑上提供了这种产品,有些电影院也开始使用这种技术。但是它的成本较高。
    目前的3D电影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至于哪种技术最后会成为主流,已经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另一个问题。
    3D电影并非电影技术发展的唯一方向。例如“巨型超大银幕”IMAX屏的可视面积比普通电影屏大上10倍左右,且通过多种技术革新来保证在大屏幕上依然能获得清晰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c在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IMAX屏幕开始成为人们观影的重要标准。这也是许多文章鼓励大家去看3D+IMAX(阿凡达)的原因。
    1.下列各项中,对“3D电影技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看3D电影时,我们不仅能看到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还能够看到离我们而去或者向我们而来的动作,这些是3D电影技术运用的效果。

    B.作为被动式的3D电影技术,光分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让每只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滤掉另一部分,然后通过大脑处理成立体视觉。

    C.传统的光分技术对观众的坐姿要求很高,利普顿改良了这种技术,让观众能够像欣赏普通电影一样自由的欣赏3D电影。

    D.色分技术在近几年获得突破,Dolby 3D系统完全解决了传统色分技术翁易引起视觉疲劳的问题,并让放映3D电影变得更加容易。

    2.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世纪拍摄3D电影时,摄像机和观众使用的偏振片、滤光片,甚至两台摄像机之间的距离与人眼间的距离都必须相同。

    B.在欣赏采用色分技术的3D电影时,观众需要通过滤光眼镜来分别接收红绿蓝三原色光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

    C.现在的3D电影拍摄基本都采用被动式的3D电影技术,主动式3D电影技术已经进入实际运用,但目前成本较高。

    D.电影银幕的巨型化超大化,使观众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是3D电影技术发展的又一巨大变革。

    3.根据原文内容.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3D电影可以说是由拍摄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3D电影技术固然必不可少,我们的大脑也功不可没。

    B.《阿凡达》受到观众普遍欢迎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采用了当下最先进的电影技术Dolhy 3D+IMAX。

    C.光分技术、色分技术都曾经在3D电影拍摄时占主流,但将来这两种技术都可能被别的技术所替代。

    D.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影越来越高的要求反过来叉推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感谢汉字
    培 贵
    (1)从山村一座古庙发蒙,念“人、手、口、刀”始,迄今几十个年头过去,读字、写字,写字、读字,我与汉字结缘一生。儿时,汉字养育了我;长大成人,我又在汉字里讨生活。汉字于我,可谓思重如山。我感谢汉字。
    (2)这是一个春日的午后。小朵阳光从身后的玻璃窗投影在我打开的书页上,像一泓金色的池水。沐浴在阳光中的汉字突然鲜活起来,呈现出动感的魅力,泛发出曼性的光亮。我顿时浮想联翩,生出许多的感慨。
    (3)传说,上古的先人仓额造字t“天雨血,鬼夜哭,龙乃潜藏”,可见汉字的诞生,是怎样一挺惊天地、泣鬼神的孕育与分娩。说巧也巧,“孕”中有“子”,于者,儿子。汉字乃中华之子、民托之子。简言之,汉字如人。想此说法并不过分。否则,后人何以“字以人重”、“见字如面”之谓。
    (4)鲁迅先生论_及汉字云:“诵习一字,当识形音意:口诵而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意,三识井用,一事之功乃全……故其所涵,遂具三美:意美以惑一心,一也;音美以惑耳,二也;形美以惑目,三也。”汉字有形、有义、有声,其人格魅力,可与人比,且心有灵犀。
    (5)古有拆字术.多为算命先生求生的看家本领。仅凭一字,他将偏旁部首逐一拆开,再一笔一画地肢解,仿佛把你置于手术台上,随意拨弄你的四肢五官六脏,然后侃侃而言,道出你的吉凶祸福,个中不乏溢美之词,让你心悦诚服,你不能不佩服其半仙铁嘴功夫。俨然你的人生你的命运全然在一字中。
    (6)夸有作家陈村,在《大众文摘》望字拆字40个,字字与人的意识、情感、行为无不有血肉相系相连。试举一例:一个“情”字怎生了得。陈村作【解析】
    “那是青年的心,青色的心要是再拆得细一些就是月亮下,心里有了主张,月下还能有什么主张呢?”妙趣磺生的笔,掘出人幽藏于“情”中的深意,读来趣味无穷。
    (7)汉字真乃人之象也。
    (8)我有幸结识篆刻家杨世禄先生。此套对金石书画执著追求且艺术造诣不凡。他曾为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摄制组的孟乖治印。孟为蒙族,出生草原。蒙蔽善摔跤。杨先生匠心独运,把一个“孟”宇,篆之成获胜的摔跤站立平台,“和”的偏旁为“禾”,“禾”为草,再细刀刺之,如是,方寸之间,无边草原,一个蒙族掉跤手的力量展示,孟和其人其姓,身形兼备,入木三分。汉字的卓越诡谲和超凡魅惑,恰如一住法国大诗人所迷:“汉字具有宇宙精神,它充满了场景,充满了新生,充满了原始的惊喜。”
    (9)是的,文字无非是一种符号,一种栽体,一种亿万人的公器,但与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是那么.县息相通,荣辱与共,它载负着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也栽负庸琐的谬见、卑劣的性格。它也曾被玷污,被蒙秽,甚至被借以发难。作为立于世界文字之林的中华汉字,堪称熔道家风采、儒家风骨、佛宗禅意于一炉,更显其博大精深,并具有氏族的忍辱负重、正气凛然的人格品性。
    (10)闲时读书,汉字为友。每当我面对眼底并肩为伍、列队成阵的汉字,点撇钩撩间,犹见民族五千年的风霜,平平仄仄中,犹闻东方古国洪钟大吕的流韵,方方正正里,民族的端庄、民族的品格、民族的性情透出纸背。
    (11)我更看重汉字“以一种稳重的态度切入”,儒雅温厚,恬淡谦退,严谨周备,而心深如渊。
    (12)虽有手,但决不会跳出来冷不丁给你一掌:
    (13)虽有刃,但决不会在你背后抽刀:
    (14)虽有丝绕,但决不会在你脚下使绊:
    (15)虽有口,但块不会对你滋生流言……
    (16)你尽可以倾之以心,诉之以情,至诚至爱,相濡以沫,至于“文字教”,至于“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凡此种种,上下古今,因文字而蒙冤罹难,纯属奸佞小人所为,邢真不是汉字本身的错
    (17)俯身面对汉字,无异于向汉字鞠躬。我仿佛是一只羊,“谦卑的共低下来/就看见革的高贵/草使和我的民族/学会把伤口桁在嘴里/并终生善良……”
    (18)我感谢汉字。
    1.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史书有先人仓颉造字的记载,那时“天雨血,鬼夜哭,龙乃潜藏”,可见汉字的诞生,是怎样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B.人民创造了汉字,千百年来使用汉字,使其永葆青春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乃中华之子、民族之子。

    C.汉字有声、有形、有义。每诵习一字,口诵而阔其音,音美以惑耳;目视而察其形,形美以惑目;心通而知其意,意美以惑心。汉字给人的诱惑,实在太严重了。

    D.算命先生拆字,也仿佛把咨询者的人生置于手术台上解剖。吉凶祸福,侃侃而言'其实都是子虚乌有。作者写算命先生的铁嘴功夫,正是为了揭露他们的骗术。

    E.回顾历史,也曾有过“文字狱”取字也曾t玷污,甚至被借用来做整人的工具。但作者认为,那纯属奸佞小人所为,不是汉字本身的错。
    2.综观全篇,概括作者“感谢汉字”的理由。(6分)
    3.文章第6段和第8段主要内容分别是什117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试任意选择两个不同角度,对第2段的画线文字做品味赏析。(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小题。
    竺可桢——“浙大保姆”
    张伟
    (1)在任校长之前和之后,竺可桢一直是以气象学者为人所知。因此,1936年受命担任浙江大学校长:被视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弯,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2)这位校长,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看上去有点像苦行僧。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温厚光辉”的。
    (3)教授费巩,极有才子气,一度对竺可桢不满,开教务会时,当面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却微笑不语。后来,竺可桢不顾“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定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照样请他做训导处长。
    (4)物理学家束星北,很有侠气,却又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不满,于是一路跟在这位校长后面,数说其种种不是,竺可桢也总是一笑而过。后人回忆,竺可桢虽然并不欣赏束星北这种作风,与他私交不深,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经常为保护这位有才华的教授而费尽周折。
    (5)这位校长,曾在新年之夜,全家吃霉米,却把自己的工资分给教员们。难怪当时的数学教授苏步青,提到竺可桢时反复念叨:“他真是把教授当宝贝儿,当宝贝儿啊。”
    (6)正如竺可桢在就任声明中所言,他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博学敦行的学者”。结果,竺可桢手下,有一批“听听名字就令人神往”的教授:王季梁、胡刚复、梅光迪、张其昀、束星北、张荫麟、苏步青、贝时璋……这些人大多性格独特,气度不同,却都对竺可桢服服帖帖。
    (7)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的人品一如他老家绍兴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静”。也有人认为,这得益于他作为科学家所强调的“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
    (8)当时时局动荡,学校内有各种政治力量。竺可桢坚持学术独立、教育独立,总是力排政治干扰,维护学术和教育的尊严,“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为浙大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学术、教育氛围”。就任校长时,他曾约法三章,第二条就是“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
    (9)他告诫学生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十分反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
    (10)不过,有一次,学生不顾学校阻拦,冲上街头游行。面对军警们荷枪实弹,竺可桢举起小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虽然他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轻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旦有学生被捕,他总是极力营救,一定要到狱中看望他们;如果学生受审,他也一定要到庭旁听。到竺可桢60岁时,浙江大学的学生送来锦旗,上写:“浙大保姆。”
    (11)书评家马勇曾感叹,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下,中国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就此垮台,相反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民族复兴保留了难得的读书种子,毫无疑问是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有一批有见解、有能力的大学校长。
    (12)浙江大学迁址途中,每到一地,即结茅架竹,搭屋建棚,图书仪器一箱箱开出来,按时开课。学生黎明即起,于朝阳之下,漫山遍野,朗诵默读。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极其贫苦,但这段时间,成为许多学生一生最难忘的时光。而当时的竺可桢,总是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他的一名学生年迈时接受记者采访,有些陶醉地回忆这位老校长的话,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下面对文节有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一出手,就如此漂亮”,用语精简,以点带面,指出当时撑起中国大学教育天空的校长们德才双嚣的共性特点。

    B.文章第7段总结性收束前文,从磊落人格和科学精神两方面高度概括了竺可桢为浙江大学做出的突出贡献。

    C.文章为了全面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采取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在叙述中又融入“评”成份,既体现了全面性,又体现了深刻性。

    D.最后一段描写浙江大学迁址途中学生勤于读书的情景,烘托了竺可桢精于治校,善于培养学生的不凡精神。

    E.文章结尾引用的画线句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竺可桢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启发学生不断进步成长的情怀,饱含了学生对竺可桢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2.依据全文,全面概括竺可桢的性格特点。(6分)
    3.文章第9段写竺可桢对学生的要求与第10段所写的似乎存在矛盾,你是怎样看的?请简要分析。(6分) .
    4.从全文角度,探究文题“浙大保姆”的丰富内涵。(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蒯通论
    管同
    使韩信竹蒯通之计,汉之为汉,诚未可知。虽然,吾不知通之所融劝信者,果何为也。
    夫秦自陈涉以来,俊雄豪杰,鱼鳞杂袭,飙至而云起。战斗所伤,寡人之妻,孤人之子,屠戮人之父母。民被其毒,甚于始皇二世。
    数年之间,并而归于刘、项。刘、项两雄亟战乎荥阳京索间,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于中野者,不可胜数。
    当是时,天下一日不平,则百姓一日被其毒。毒之去也,待乎刘、项雌雄之决。为蒯生者,宜教信以速灭项王之策,使四海之内晏然无复战斗之危,而民安其所,则所称天下士矣。
    知信之能安天下,而教之以乱,听其计,成与败未可知,而于意究何所取乎?两虎斗中原,伤人无算,不足,又驱一虎继之,彼蒯生者,抑何其不仁也。
    或曰,生非为天下者也,其意专于爱信而已。君子曰:蒯生岂爱信?吾观其意,大抵自为焉已耳。何以言之?当郦生伏轼说齐,掉三寸舌,遂下七十余城,而通复说信以击之。破已服之国,不可谓仁;夺已成之功,不可谓智。内以丧其谋臣,外以劳其军旅,汉之疑信,自是始矣。
    使通城爱信,不宜出此。盖自战国秦项以来,纵横捭阖之徒,无恒产而无恒心。乘天下之有事,说人主出金玉锦绣,以取卿相之尊。彼其人皆利天下之危,而不利天下之安;利天下之分,而不利其合也。蒯生承战国之风,见正下之将一,自度委质事汉,不过与陆贾、随何、郦生、平原君等,故乐天下之瓜分,已得籍以为资,而坐收其利。其始说信以击齐,是将败之于汉也,既而不成,则遂危言粟辞以触动之,必使其反而后已。其阴险叵测,盖虽高帝为其所欺,而况其下焉者与?
    嗟乎!世所贵乎谋士者,为其能以排人之难也。使通诚爱信,则必思所以终全之矣。彼蒯生者,抑何其不义也。
    (选自《明清散文选注》,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孤人之子,屠戮人之父母孤:使……成为孤儿

    B.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结束,完毕

    C.晏然无复战斗之危晏:太平,安定

    D.彼其人皆利天下之危利:认为……有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民被其毒,甚于始皇二世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宜教信以速灭项王之策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何以言之至于誓天断发,控下沾襟,何其衰也

    D.盖虽高帝为其所欺而身死国灭,为天下奖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说明蒯通不仁不义的一组是(   )
    ①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②知信之能安天下,而教之以乱
    ③而通复说信以击之                ④说人主出金玉锦绣,以取卿相之尊
    ⑤为其能以排人之难也              ⑥故乐天下之瓜分,已得籍以为资

    A.②③⑥

    B.①⑦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真正值得肯定的士人能够为天下百姓着想,消除祸患,安定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蒯通这类人是不在其中的。

    B.作者用蒯通劝说韩信攻击已经臣服的齐国为例反驳了蒯通偏爱韩信的观点:正是由于韩信采用了蒯通的建议,刘邦开始猜忌韩信。

    C.蒯通劝说韩信背叛刘邦自立,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刘邦的重用,认为自己效力刘邦不过和陆贾、随何、郦生等人得到同等的地位。

    D.文章极有层次地剖析了蒯通的不仁不义,揭露了其自私自利的阴险心理,论证过程中,注重引用史实,议论不流于空泛,简洁有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2 题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破已服之国,不可谓仁;夺已成之功,不可谓知。内以丧其谋臣,外以劳其军旅,汉之疑信自是始矣。(4分)
    译文:________
    (2)世所贵乎谋士者,为其能以排人之难也。使通诚爱信,则必思所以终全之矣。(4分)
    译文: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常识和诗文填空。(10分,每空1分)
    (1)人生代代无穷皂,江月年年望相似。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自己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心志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闫夜》)
    女娲炼石朴天处,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4)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中国诗歌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诗经》,另一个是《________》。____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宋代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睦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会。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妻淳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采高索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目的君子亭,自稀“因套”。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3分)
    (2)三、四句写出了海棠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十分鲜明,请各用一个句子对这两个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人物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30字。(4分)
    (1)贾宝玉是一位____人物形象。
    (2)王熙风是一位____人物形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据2010年3月9日《重庆晚报》报道,中国移动重庆豁司总经理沈长富近日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如“3Q”、“bt”,还有“口”、“口”等。他认为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网络用语,会产生不好影响。
    附:相关网络用语解释
    3Q:同英语“Thank you。bt:即“变态”。口:古同“炯”,明亮有神。网友依字形引申为“郁闷、悲伤、无奈”。口:古同“梅”。网友依字形引申为“很呆、很傻、很天真”。
    (1)结合《语言文字运用》中学到的造字法等方面的知识,请从沈长富列举的网络用语中举一个例子说明网络用语在构成或表意上的特点。(3分)
    (2)沈长富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80字左右)(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坑界,国内某著名大学正酝酿出台“人格证书”,初定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厦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而其他指标,如领导能力等依然需要讨论及论证后最终决定。人格本是无形的名词,如今一旦被宾体化了,它的衡量标准会是什么?这样做能否起到提升人格境界的作用?究竟如何提升一个人的人格境界?一时间众说纷纭。 
    请你仔细分析材料寓意,选准角度,提炼中心,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