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词语的读音以及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庐(zhǒng)  袅(nuó)  崇山俊岭   洗盏更酌

    B.酒(shī)   (pǐ)极   浅尝辄止   义愤填膺

    C.吐(bǔ)    朝(cuì)  寥廓江天   渐车惟裳

    D.寒(xuán)   舻(zhú)  游目骋怀   不加思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⑥①②

    C.②④⑤⑥③①   D.②⑤④③⑥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那一年马丁·路德·金虽然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也在全世界站起来。

    B.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后将适时组织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关注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

    C.“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尽管身患癌症,左腿高位截肢,却毅然走进“一个人的考场”,最终凭高分圆了大学梦。

    D.我校在元旦第五届艺术节期间,将兴办各种活动,来活跃校园气氛,发挥学生特长,打造书香校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11月22日,火箭队在主场击败国王队,终于报了前几天输球的一箭之仇。赛后阿帅盛赞队员的整体努力,并称是得陇望蜀的雄心使全队最后取得胜利。

    B.自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不绝如缕,售票口时而出现“长龙”。

    C.要切实保证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就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而不是一味地给农民兄弟开空头支票

    D.学生回答现代文阅读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低下,常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因此,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贤毕至,少长集(咸:全,都)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水边)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信:相信)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发生感慨的原因)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十六日)

    ⑥击空明兮流光(溯:顺流而上)

    ⑦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卒:最终)

    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

    ⑨而葬之(卒:死)

    ⑩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代词,指欲出者)

    A.①②③④⑤    B.③⑥⑧⑨⑩

    C.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⑤⑦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所思》把女子对爱人的深切的爱与恨,都通过她对一块玉的态度表现了出来,构思相当别致。

    B.《林中速写》描写了雨林中的树木花草、禽兽昆虫,表达了作者的新奇、激动和感悟。像是一幅热带原始森林的速写画,但远比速写画要丰富、细致。

    C.《一朵午荷》与《荷塘月色》都描写了荷塘里的荷叶荷花,并且写法、风格和情味上也大致相似。

    D.《白马篇》刻画了一位武艺超群、勇赴国难、不计较个人生死的青年英雄形象,无疑,诗人曹操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为民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我国西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因为曾担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楚地的诗歌形式创作了一系列的“楚辞体”诗歌,《楚辞》成为了《离骚》的代表作。

    D.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与言者      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之      苦:痛苦

    C.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焉          去:离开,离去

    2.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没有杀掉赵佗,后来又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此诗是元丰三年(1080)秋,黄庭坚自京赴太和县,路过池口(在今安徽贵池)所作。②双属玉: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反用典故或成语,古人称为“翻案法”。诗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赏析“翻案法”在诗中的妙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②越陌度阡,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愤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以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飙忽在天边的如诉如泣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金黄之美,属于秋天。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它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④胡杨,是我生平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草、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个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⑥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他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⑧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2004年10月7日,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胡杨的同时,也写了红柳、红树林,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

    3.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全文作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宽容”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

    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答:宽容是

    宽容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短诗,按要求作文。

    扁担

    横竖

    都是一段人生;

    生活的支点,

    永远

    在我们自己肩上。

    全面理解这首小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