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有人说:“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与唐朝相比,宋朝削弱宰相职权的方式是(    )

    A.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分割相权        B.宰相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

    C.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D.设置首辅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这句话应出自于(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墨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武帝中期规定,除京畿所在的州<司隶)、郡(京兆)、县(长安)外,其他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刺史均不用本州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这说明籍贯回避制度(    )

    A.利于解决王国割据问题             B.旨在避免地方势力坐大

    C.能够杜绝官员结党营私             D.成为汉代选官主流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末清初的“新民本”思想是传统的民本政治和近代民主政治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它来源于远古的原始民主制和君主制时期的民本思想,在面临明代灭亡和资本主义萌芽时,形成了某种趋向近代民主的政治理念。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内容表现为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超越了尊君重民式的旧民本,发展为民主君客式的新民本

    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等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直宪制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雷海宗在其《国史纲要》中写道:“帝制先取消了科举,象征传统文化大崩溃的开始;然后帝制自己也被取消,象征传统制度大崩溃的开始。”与两个大崩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C.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D.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中国已被灭二百六十余年,我华人今日乃亡国遗民,无国家之保护,到处受人苛待。故今日欲保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故曰革命为吾人今日保身家性命之唯一法门,而最关切于人人一己之事也。”从孙中山的言论可看出他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

    A.激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B.带有很强的民族歧视

    C.未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D.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4年《纺织时报》报道:“(常熟)向以北各县,及杭州余姚各地,及东北三省为畅销之所,除东三省已沦陷异国、无法通商外,内地各处,亦因农村经济破产,到处不景气,销路大减,厂布业已成强弩之末加以现时国难似已过去,排货停止,外货倾销日烈,布厂所出货物,多用人工,成本较贵,无法竞争。总此数因,布厂之前途,日益悲观。”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常熟布业衰落的因素是(    )

    A.国人崇洋媚外,热衷于购买洋布     B.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外国商品倾销加剧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三个项目同时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影响

    C.遵循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

    D.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将军,他于公元前424年被推选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在一次与斯巴达的战役中,当斯巴达的军队围攻安菲波里斯的时候,他接到该城守将攸克利的求援后立刻率军增援,但在他到达之前城池已被攻破。公民大会认为他贻误战机且有通敌之嫌,就将他革职并放逐。这一历史事件反映出 (    )

    A.雅典民主是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公民的民主观念亟需提高

    C.雅典民主体制下奖惩分明         D.直接民主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两人得出以上言论主要基于(    )

    A.卢梭的天赋人权主张           B.卢梭的三权分立主张

    C.卢梭的人民主权主张           D.卢梭的不平等起源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40年改革后的英国议会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借此有人认为“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此人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     )

    A.在对华作战问题上议会达成一致意见

    B.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

    C.使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普选权

    D.大大提高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克林顿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任美国总统,在其当政的1992~2000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降低,财政赤字连年下降,失业率不断降低,就业率稳步提升,美国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头号经济强国。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新经济”增长模式            B.两极格局的结束

    C.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历史上,人口增长、削减、迁移、流动对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历代人口规模图

    材料二:19世纪二十年代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鸦片战争后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7世纪后的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西汉刘向开创《列女传》这一妇女传记著作体例之后,后历朝历代正史中大都设立《烈女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烈女传》人数统计简表(单位:人)

    (贤明:指品行端正,明察有识者;忠勇:指忠君报国,英勇赴难者;仁义:指仁爱睦亲,舍己为人者;孝道:指孝敬尊长者;才慧:指有才学技艺者;贞节、节烈:指对女性独有的要求,节烈特指以死维护贞节者)

    ——根据高世瑜《(列女传)演变透视》整理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地位及价值观念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年在位,在位5年半,被后人尊为一代之英主,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

    材料一   公元954年,柴荣即位,他关心民间疾苦,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955年正月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955年命人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还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955年开始,他指引先后疏通了胡卢河、汴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955年下诏:“诸道州府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

    ——摘自《白寿彝讲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玫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世宗经济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周世宗改革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指出:“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文明人何以尊于野蛮?文明人能与法律相浃,而野蛮人不能也。”一个人有个人的意志,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意志,而法就是“国家之意志”的体现。“有示国斯有法,无法斯无国。故言治国而欲废法者,非直迂于事理,亦势之必不可得致者也。”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结成社会,而人在社会中又都各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怎样才能做到应享有的自由权利与应尽的义务“二者其量适相均”呢?这就必须有行为规范、条例法规。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事时间轴续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2)简述材料中太平洋战争爆发、《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历史事件对中国与世界的积极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巴麦尊(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1784-1865),亦译作帕麦斯顿,英国历史上著名首相,曾两次担任首相,三次出任外交大臣,他经历了英国崛起及最辉煌的时代。

    材料一   个人政治履历:

    1809~1828年任英国军务大臣,其后担任内政大臣。

    1830~1834年、1835~1841年、1846~1851年曾三度任英国外交大臣,前后共达十六、七年之久。

    1855~1858年、1859~1865年又两次组阁,连续担任英国首相近十年。

    从1807年初次进入议会到1865年在首相任内逝世为止,经历了近60年之久的政治生活。

    材料二   他无论在外交部或任内阁首相时,几乎没有间断地支配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外交政策20余年。帕麦斯顿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强硬。恰如英国近代外交史专家韦伯斯特所言:“舰队是其外交的主要工具。”马克思评论帕麦斯顿政府时说:“战争已变成帕麦斯顿独裁的生命攸关的条件”“他站在教士和鸦片走私商中间”“跟圣洁的主教和邪恶的鸦片走私商在一起的,还有大茶商,他们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从事鸦片贸易,因此热衷于取消与中国签订的现行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帕麦斯顿施政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帕麦斯顿施政时期强硬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