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实现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下列思想家或思想流派的主张,体现对平等的追求的是

    ①老子    ②墨子    ③韩非子    ④斯多亚学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4年全国新高考方案获得通过,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下列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西汉太学的设立,是我国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B.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C.1965年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观察下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

    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D.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山装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款服饰,辛亥革命后广泛流行,成为中国男性的标准服装。下列有关中山装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②它产生以后就广受中国人的欢迎

    ③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

    ④它的流行完全是人们出于对孙中山的敬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 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数据统计情况,读图分析,下述观点阐述正确的是

    A. 1952年工业产值较低,说明我国一五计划刚刚起步

    B. 1978年以前我国工业生产增长率要快于1978年以后

    C. 从2008年的工业产值来看,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D. 自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增幅较大,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

    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曾在19世纪上半叶废除或颁布一系列法令(如下表)

    时间

    废除或颁布的法令

    相关内容

    1834

    颁布《济贫法修正案》

    取消对无业贫民的一切金钱和实物的救助,避免“鼓励懒惰”,保障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1844

    颁布《工厂法》

    工厂法是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生产组织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的法规。

    1848

    颁布《公共卫生法》

    1849

    废除《航海条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

    B.不利于保护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

    C.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体现了工人社会福利的提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

    年  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读表分析,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①总体呈增长趋势

    ②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③增长得益于凯恩斯主义理论

    ④增长是因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莫斯科大学扬吉耶夫教授回忆说,“那段日子……大多数苏联人民都依靠‘强大的苏联’这个意识支撑着自己,他们为本国在航天和军工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根据这段材料,你可以判断出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两幅图片是一战前后欧洲版图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并根据所学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①一战使奥匈帝国完全解体,丧失领土最多

    ②在解体的奥匈帝国领土上诞生了三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

    ③德国虽然丧失了部分领土,但人口并未减少

    ④苏俄作为战胜国,其领土面积有所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作为浙江人,应该了解我们的地方史,那些藏在历史深处的疑问:诸如传说中的“钱王射潮”到底是真是假?宋江占下的严州府究竟有怎样的城门布局?从下列搜集到的素材中,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

    A.史籍等文献记载

    B.捍海塘遗址、城墙等遗物古迹

    C.传说

    D.有关《水浒传》的小说与电视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6分)历史上东、西方社会的交流是双向的,在相互对视中加速了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則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摘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三大发明广泛应用于哪一时期?(3分)概括三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等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看法(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看法出现的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西方文明中吸取营养,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的。(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分)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起国德国,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德国近代以来在思想、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巨匠伟人及其成就各一项(6分)

    材料一 “德国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德国新领导人修改“一战”后的领土和约的主要活动。结合材料一和二战后的国际背景,简述“二战”后联邦德国重新站起来的内外因素。(12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德关系重大事件

    时间

    内容

    1895年

    德国协同法俄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1900—1901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和签订《辛丑条约》。

    1917年8月

    北京政府正式对德宣战。

    1941年12月

    国民政府正式对德宣战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95年和1900—1901年的中德之间重大事件对中国的危害。概述1941年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背景和两次对德宣战对中国的积极影响。(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