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 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

    C. 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 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

    总数

    雅典公民

    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

    及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约40万

    约4.2万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与蛊惑青年

    6000

    501

    抽签

    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 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   B. 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C. 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   D. 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    )

    A.形式化  B.强制性  C.主观性  D.实用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 必须人人参政

    B. 宣扬平等意识

    C. 强调依法治国

    D. 政治自由有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 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B. 对自然界的研究

    C. 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

    D. 对人性的研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展现的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边走边讨论的画面,你推测他们讨论的话题可能涉及(    )

    ①人是否应该理性思考

    ②人类是否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③“人”和“有思想力的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万物尺度”

    ④是否实施“分权与制衡”,保护雅典民主政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伏尔泰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某种制度“一个受人尊敬且富裕的君主,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是

    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 法国的君主制

    C. 德国的二元君主制   D. 美国的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设计”应理解为(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辩护道:“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查理一世所说“非法的新权威”指的是

    A. 总统   B. 首相   C. 议会   D. 法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月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A. 国王权力极大且不受制约   B. 在统一后热衷于侵略扩张

    C. 议会对王权有牵制的作用   D. 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这说明法国当时

    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        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

    A.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国家

    B.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

    C. 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 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一书中这样描述:“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意图的是

    A.在资本主义为主体的体系下,人类各个文明逐渐被纳入了统一的整体

    B.新航路的开辟给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新开路开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的灾难是作者要强调的主旨

    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A. 降低了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B. 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

    C. 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   D. 推动了公共卫生的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A. 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 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 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北部农民的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至少有几百里之遥,但他们依然放心地使用复杂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经销商机械及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的机械部件。这反映了(    )

    A. 工业革命推动了通讯与交通的发展   B. 美国率先开始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美国工业水平发展己经领先于世界   D. 美国工业革命依托标准化生产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 富尔顿的汽船

    C. 福特的汽车   D. 莱特兄弟的飞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先后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西班牙、法国、德国       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荷兰、葡萄牙、美国       D.法国、葡萄牙、荷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A. 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B. 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C.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 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其中使个人从政治的外在束缚中获得解放的是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 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这说明宗教改革的内在要求是

    A. 取消教会的权威   B. 变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

    C. 否定君主专制权威   D. 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等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

    A.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

    B.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萌芽时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十分弱小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量子论的提出 

    C.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A.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C.它是工人阶级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D.它是法国资本主义未成熟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另一方面则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A. 《老人与海》   B. 《巴黎圣母院》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向日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这两部名著都(    )

    A. 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   B.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C. 折射了当时两国各自的社会百态   D. 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而形成了与其相对应的“罪感文化”,当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之后,人就背负着沉重的“原罪”,人的本性也由原来的善变成了恶。……中世纪的慈善便是“赎罪”的一种形式,通俗地说是为了讨好巴结天堂里的统治者,给自己在炼狱里行方便,另一部分动机是希望捐助者的名字与荣誉不朽。……文艺复兴时期从神到人的转变促使了慈善从天上来到人间。慈善家开始思考如何减轻现实的贫困和疾病。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也不再将发财致富看成是堕落行为,而是一种上帝的“恩典”,是一种荣耀的事情。……16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女王伊丽莎白也颁布了《英格兰慈善用途法规》,规定慈善活动在扶危济困之外有了更多的社会目标,大学、公共设施、失业者等都包括在内。这时的慈善事业已经世俗化。

    ——摘编自黄金生《美国现代慈善的形成》

    材料二目前,由于包括社会服务组织和基金会在内的各类慈善组织及机构的发展迅速,美国的慈善事业相当发达,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首先,慈善事业成为美国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他们服务于那些通常缺乏其它机构服务的大众,并且市场能够在政府所不能做,而营利企业又不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领域去试验和创新。据统计1990-1995年间,美国所有行业就业增长率平均8.1%,而非盈利事业就业增长率为24.4%。其次,慈善事业成为美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解决了一部分穷人和生活困难者的受教育、医疗等问题。……美国9.11后,明星发起的慈善捐款就达2亿美元之多。当然美国的慈善事业也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美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过滥用慈善基金的丑闻。

    ——摘编自王磊《美国慈善事业现状及对我们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国家慈善事业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的现代慈善事业产生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古至今,东西方的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54—1856年英国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日期的日本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明代中期,各地书院兴起,士大夫讲学之风日行,各种新说层出不穷。万历年间,李贽在湖北麻城书院讲学时以“异端”自称。他嘲讽孔子并非圣人,认为人人都有权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断。……张居正对讲学“特恶之”,万历七年(1579年),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讲学、毁天下书院。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政治家。张居正对旧制度修修补补,使其得到加固,如同给垂死的旧制度服了一剂强心剂,延缓了它的寿命。但是,通过加强专制巩固旧制度,是与当时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张居正死后,社会变迁的潮流如同洪水冲决堤岸,不可阻挡,明朝历史进入了转型期。张居正成了最后的卫道士,历史走向了他的反面。

    ——毛佩琦《张居正的历史作用被夸大了》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末怎样的社会思潮?张居正反对讲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