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下/千        水/挣      精/半身不   蕴/押

    B.咀/倒        梁山来品   楚/然      江/蓬

    C.草/自怨自     嘴/倒      斜/端      鞭

    D.果实累累/罪行累累  央/冠      辱/板      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辖制    祚薄    萧条     不落言荃

    B.联袂    尺牍    孤辟     萍水相逢

    C.渡船    接攘    搓合     皇天后土

    D.砂糖    蚊帐    喧阗     涸辙之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夜幕降临了,长江依旧     地流淌。此时的宜昌城别有一番     ,多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迷离,而江面上,那一盏盏被寄予了祝福和希望的江灯,默默地     向远方。暮色中的宜昌,四处弥漫着宁静而浪漫的气息,让人忘了     ,今夕何夕。

    A.哗哗    韵味    荡     身处其间

    B.悄悄    滋味    流     亲临其境

    C.静静    风味    漂     置身何处

    D.快乐    趣味    飘     时过境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省今年计划在全省中小学范围内推广“诵经典、习汉字、品国学”,邀请一批专家学者精选部分篇目,并由专业播音员诵读录制成光盘,免费发放给全省各中小学。

    B.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共接待了近400万余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27.4亿元,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创下历史新高。

    C.舆论普遍认为,米歇尔访华开展了中美之间“夫人外交”的新风尚,这将极大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D.每逢年底都会迎来大丰收的贺岁档在2014年却显得如此低沉,吴宇森的《太平轮》、姜文的《一步之遥》票房与口碑双双走低,霸气全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小人物,他因不小心摔下楼梯,在华连卡的纵声大笑中无地自容,最后在过度伤心和极度恐惧中走完了可悲可笑可怜的一生。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展现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C.《归去来兮辞》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D.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颠覆经典为哪般?

    张德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影视剧方面,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且还在继续蔓延,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以娱乐消费为旨归。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固然好玩,满足了一时好奇欲,但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不利于人们的精神修养。

    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首先,缺乏文化原创力。历史以及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的文化创造,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实践与艺术想象的产物,毫无疑问,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今人,本应从中汲取有益营养,结合今人的实践,创造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当然,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振聋发聩,也难以荡气回肠。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不是容易的,除非你比前人下的功夫更大。有谁愿意十年磨一剑?何况这是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时不我待。那怎么办?还是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于是,这样那样的改编开始了,把价值颠倒过来?让故事情节节外生枝?对历史来一段戏说?如此这般,确实招人眼目,人们看着稀奇怪异甚至新鲜,收到了娱乐效果。消费前人的遗产,这确实是一条最省力的文化产业路径。好在祖先给我们留下那么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供搬弄与消费。最省力的路,一定是下坡路。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其次,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看了许多作品,想找出其传达的精神价值,但多数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回过头来看,可有什么作品执着于终极价值的探问?我们敬畏什么?有哪些作品站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处,让人肃然起敬?事实上,文化价值的稀薄是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的必然结果。毋庸置疑,戏说、调侃、颠覆有一种轻松愉快之感,有逗乐之效果。这是一种“小品”思维方式。这也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观念的反映:文化即娱乐。前些年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就是个“台子”价值,所以,各种文化节、艺术节以及充斥于“节”上的种种节目,都是为了让“经济”唱戏。后来,也要文化唱“戏”,唱“经济”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即文化的产业价值。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以“娱乐”为手段,以“经济”为目的,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了。无论如何,文化的终极价值不是金钱,而是精神,是令人敬畏的真诚与真理。

    文艺是社会的反映,一定的文艺风尚都有其社会原因。一个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起来,居然成了问题,孔子也许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子孙们对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要三思而行。这就是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的缘故。文化的真正价值,是唤醒良知,是激活精神的力量,是塑造人的精神人格。因此,那种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利于文化建设,不利于文化价值建设。真正的文化创造,多是从回应现实需要开始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愿我们的影视创作,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应时代需要,在文化的价值建设上多有建树,多有创造。

                            选自201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文化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视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以娱乐为旨归,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

    B.当前文化危机在缺乏文化原创力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影视作品急功近利,搬弄和消费历史资源等。

    C.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这正说明缺乏文化终极价值是当前的文化危机之一。

    D.我们要杜绝改编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不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而是要创作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危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价值的稀薄使得人们产生了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

    B.具有轻松愉快之感和逗乐效果的“小品”思维方式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即娱乐”观念的反映。

    C.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不利于文化和文化价值建设。

    D.中国社会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价值的体现,这些都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B.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这也使得今人很难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

    C.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D.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良知,激活精神力量,塑造精神人格,而不是追求金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0分,共4小题)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厨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的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加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在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的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全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三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C.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2.作者从哪几个人生阶段写出自己对“家”怎样的感悟与理解?(4分)

    3.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4.“家,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阅读的感悟,说说你的理解。(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共18分)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偏据一方         类:大抵、大致

    B.番舶接迹而来       庭:庭院、院子

    C.往往倚之为天       堑:壕沟

    D.皆略而不陈,惧也    亵:轻慢、亵渎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皇上宵旰图治之功”的一组是(   )

    ①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②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③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

    ④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⑤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⑥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在此处建“阅江楼”,是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想与百姓同享游览的乐趣。

    B.这座楼的兴建,只是皇帝用来振奋精神的,借物抒发各种感慨,寄寓使天下大治的愿望,并不只是为了观赏长江的风景。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为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4.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4分)

    (2)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2分)

    (3)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5处,共3分)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请赏析“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中“渐”字的妙处。(4分)

    2.本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限填5句)(5分)

    (1)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         ,极娱游于暇日。(王勃《滕王阁序》)

    (5)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6)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7)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8)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了热捧。请你也向大家推荐一种你家乡的特色食品。要求:①体现该食品的特点;②语言鲜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40字。(4分)

    食品名称:          

    推荐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在所提供的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以“理想”为开头拟写句子。要求:①在内容上能体现所选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②句式与例句基本相同。(4分)

    【例句】写给林黛玉:理想就是你以自己的真情践行“木石前盟”,现实中却是大观园里的涟涟泪水,令世人为之叹惋。

    文学形象:项羽   荆轲   林冲   别里科夫

    答:写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字魅力无穷,谜语正是中国文化和汉语言文字魅力的集中体现。请根据下面示例完成题目。(4分)

    示例:(1)草上飞。(打一字)——“早”

    (2)相逢何必曾相识。(打一成语)—— “一见如故”

    题目:(1)青一块,紫一块。(打一字)——(      )

    (2)有点骄傲。(打一节气)——(       )

    (3)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           )

    (4)匈奴困苏武。(打一古代剧作家名)——(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请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