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选择题 37 题,单选题 3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7 题
  1. 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国最终1875年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

    A. 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B. 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

    C. 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

    D. 间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 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   B. 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 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   D. 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世纪前期法国和英国政府都面临较严重的债务问题。在法国,公债概念很难得到推广,债务问题使政府几乎信用扫地。但在英国,债务被认为是国债,国家的财富是国家债务的后盾。对此不同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波旁王朝对人民的压榨   B. 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

    C. 启蒙思想传播程度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A. 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 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 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

    A. 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

    C. 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   D. 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A. 宗法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 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A. 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 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 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 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 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

    B. 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

    A. 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B. 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

    C. 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 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

    A. 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 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42年10月10日,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典上,蒋介石宣布:“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可根本解除”的原因是(  )

    A. 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

    B. 英、美等国急需中国进行军事援助

    C. 中国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

    D. 持续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 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体现英国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C. 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很大   D. 反映其对中国革命的高度肯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 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 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

    A. 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 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 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 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学者桑兵在《走向共和——日记中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说:“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次革命分别为: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

    B. 第一次革命推翻清政府,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C. 第二次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 第三次革命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唐代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 考生名望决定结果

    B. 主要受制于门阀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分权制衡原则    ②“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

    ③作者认为后世官制没有创新           ④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思想专制的强化   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废除了陶片放逐法,限制了抽签产生的公职人员的职权,规定了担任轮值主席一职者的财产和身份标准。这些举措

    A. 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转衰

    B. 直击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 推动雅典国家机构最终形成

    D. 改变了雅典贵族专权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37年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的上述决策

    A. 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

    B. 反映了南京沦陷后的战略调整

    C. 确立了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

    D. 表明了政府抗战意志趋向动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记述某城战役时写道:“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反映的战役

    A. 属国共合作抗战,延缓了日军侵华步伐

    B.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C. 消极的抗战导致战役的失败

    D.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 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C. 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

    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

    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帝剀切训示“总以阻其进京,停其江路通商,并将游行内地罢议,及早归还广东省城为最要……总之,(公使)进京一节,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由训示可见,咸丰帝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中国的主权完整   B. 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C. 维护天朝上国的威仪   D. 防止外国势力深入内地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 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    )

    A. 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

    B. 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

    C. 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激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

    D. 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 以轻工业为主,作用积极

    B. 不应强调发展重工业

    C. 应该完全直接面向民生

    D. 以提高就业率为第一要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毛泽东说,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继续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里“走相反的道路”是指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谋求国共合作,打败日本法西斯,捍卫国家主权

    D.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当时就读的潞河中学校刊上发表《民族的反省》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建设起来,殷勤、刻苦、实践、奋斗——造成整个民族生活的中心……巩固整个民族“活”与“做人”的力量……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 西安事变爆发后

    C.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D.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 题
  1. 《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 维护社会的安定

    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 区分血缘的远近

    D. 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当美国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应: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此材料表明

    A.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 总统拥有制约国会的权力

    C. 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D. 国会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这表明当时

    A. 辩论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已不重要   B. 雅典公民辩论和演说水平提高

    C. 民主决策具有保护平民的倾向性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城。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论者说:“1834、1894、1954、2014,我们把中国这四个连起来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命运轨迹将会看得更清楚。”1834—1894年是中国“天朝上国”梦彻底破灭的60年,1894—1954年是中华民族觉醒、追求民族独立的60年,1954—2014年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60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模式”等“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材料二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材料三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同现在的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请回答:

    (1)请用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国人的“天朝上国”梦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1894—1954年,为追求民族独立,中华民族是如何奋斗的?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