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这段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对另一学派的批评言论,这两个学派分别是(    )

    A.墨家和儒家       B.儒家和道家       C.法家和儒家      D.墨家和法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消极无为   B.仁政治国    C.严刑酷法   D.经世致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

    A.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

    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

    C.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

    D.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一学说应是(    )

    A.阴阳五行学说       B.大一统学说     C.仁政学说       D.天人感应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此则“乡约”有利于(    )

    A.规劝乡民“存天理,灭人欲”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D.强化政府对百姓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该书(    )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    )

    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与此对立的哲学观点是(    )

    A.心即理也                     B.意之所在便是物

    C.吾心之能作者为所                D.尽器则道在其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

    A.主张学以致用                B.维护封建礼教

    C.反对迷信崇拜                D.倡导自由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宋钱康功《植杖闲谈》等记载:“温州作蠲纸,洁白紧滑,大略类高丽纸。东南出纸最多,此当为第一,乌程由拳皆其下。吴越(907—978)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云。”“然所产少,至和以来方入贡。权贵求索寝广,而纸户已不能胜矣。”据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温州地区至少在宋代以前已成为蠲纸产地

    B.蠲纸因其质地优良,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现象

    C.官府一度以免除赋役名义向百姓摊派供应蠲纸

    D.宋朝政府曾大力鼓励产纸行业的商品化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    )

    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八卦(见下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书法家欧阳中石说:“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书法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  

    B.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

    C.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   

    D.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锋芒直指社会弊端,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永远保持着其艺术魅力。”下列对这一文学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A.其盛行于唐宋时期    

    B.白话章回体是其典型特征

    C.《窦娥冤》是其著名代表作

    D.城市经济发展是其产生的独特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西方学者指出 “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言论最有可能来自(    )

    A.启蒙运动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                 D.文艺复兴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欧洲哲学通史》-书写道,“(公元前五世纪),奴隶主民主政治,为公民创造了较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活跃的文化生活。公民们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对城邦的大事发表演说,……人们参加公共政治文化活动不再依赖旧有的权威和习惯,而靠自己意见的正确合理,符合逻辑和能言善辩。人们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善于辞令的本领。”这样(    )

    A.智者运动应运而生             B.自然法诞生

    C.伯里克利时代到来               D.梭伦开始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

    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

    B.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

    C.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D.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0分)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遗产内部确立了一种深刻的内在紧张状态;希腊遗产为西方思想提供了智力基础。这种基础对将要持续2500年以上的一种极为生气勃勃的思想演变来说,既是不稳定的,又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

    ——理查德·塔那斯《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具有高度创造力”的遗产有哪些?(4分)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

    材料三     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一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