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5 题,非选择题 8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推测合理的是

    A. 酸雨对樟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 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可能会受酸雨影响

    C. 酸雨对楝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樟树的小

    D. 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不会耐酸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烧色”(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自然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C. 如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都可能逐渐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5 题
  1. 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种鲜密度或物种丰离度调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 可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 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

    D. 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觅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A. 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4.5%

    B. 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提高麋鹿的遗传多样性

    C. 1987年到1992年麋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D. 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 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 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 km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只是破坏性的

    B.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C.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 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 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 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因人类活动导致草场沙化,栖息地锐减,使昆仑山野耗牛向高山迁徙形成小群体(10-80头),雪天时,又迁徙下山聚集成大群体(200头以上)。在生殖季节,有些公野牦牛因竞争失败而失去繁殖机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

    B. 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

    C. 野牦牛聚集成大群体使得野牦牛种间竞争加剧

    D. 公野牦牛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现将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二者在食物上存在的关系是(   )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

    A. 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阶段

    B. 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阶段

    C. 草本→地衣、苔藓→灌木→森林阶段

    D. 地衣、苔藓→草本→森林→灌木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我国近年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表述类型

    B.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表述类型

    C.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表述类型

    D.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乙为农作物害虫,则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 t3~t4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 t1~t2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 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程度由强→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

    B. 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 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 K值是固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 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 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 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

    B.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D. 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S”型增长

    B. 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 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

    B. 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 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 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最剧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

    D. 曲线b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

    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在2010年11月份南方某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也是迁入增多

    B.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

    C.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大

    D.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也是出生率增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 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

    D. 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0~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下图为某地5年内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故其在此地将持续呈“J”型增长

    B. 此地5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与其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竞争有关

    C. 此地5年内群落进行次生演替且植物丰富度呈不断增大趋势

    D. 因巢菜数量不断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取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8 题
  1. 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为了加快采伐迹地上云杉林的植被恢复,研究人员用_____________调查了云杉的种群密度,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________的数据预估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______。在群落演替复生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_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4)云杉是我国的珍贵树种,其木材为白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这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是生物学工作者收集到的某湖泊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下表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轮虫和鲫鱼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表中生物能否构成该湖泊的生物群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蚕沙(蚕的粪便)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蚕沙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形式流向鱼。向河流中少量投入蚕沙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4)据研究表明,绿藻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

    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

    ③连续观察七天并取样计数,每天在不同时间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现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大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3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个。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小误差,你认为采取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内蒙古草原,该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图。

    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虚线表示具体在_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中________(填“增长率”或“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2)图中实线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________点(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

    (4)若在图中E点之后,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请在原图E点之后描绘田鼠的数量变化曲线。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调查的区域内不同位置生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这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池塘周围有两种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甲/乙)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甲/乙),结果如表所示。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来年将获得的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

    种植比率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的比率

    0.37

    1.45

    2.06

    8.08

    A. 甲将乙排挤掉
    B.乙将甲排挤掉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3)该兴趣小组对该池塘内的青鱼数量进行调查,他们在该池塘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鱼篓。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

    总鱼数(条)

    青鱼数(条)

    第一次捕获

    100

    86(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获

    99

    84(其中4条带标记)

    ①利用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数量时,对标记物有何要求?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池塘内青鱼大约有________条。

    (4)如果该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内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应做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__的环境中,称为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__的环境中,称为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和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生态调查小组在调查某草原鼠种群密度时,采用了标志重捕法。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鼠标记后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草原鼠种群密度是_________,给动物作标记时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该方法适用于_______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2)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甲草原的鼠种群和乙草原的鼠种群分别属于 ______ 型和______ 型;可以预测______草原的鼠害将很严重,应该提前做灭鼠工作。

    (3)若某种群有老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多少只 (______)

    A.a×8n-1       B.a×8n+1        C.a×8n     D.a×8n-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海岛上生活一种黑尾鸥的海鸟,在上世纪末由于人为破坏环境,导致黑尾鸥的数量下降到95只。为了保护黑尾鸥,人们将该岛设为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科研调查,下表为设立自然保护区后黑尾鸥14年间的数量变化情况。

    时间(年)

    2

    4

    6

    8

    10

    12

    14

    数量(只)

    101

    116

    140

    182

    218

    230

    231

    回答下列问题:

    (1)14年间,黑尾鸥在________(填法如2~4、4~6……12~14)期间增长率最大。14年后,黑尾鸥的数量还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黑尾鸥这一措施外,有人认为还可以采取迁地保护,你认为可行吗?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3)岛上有一种专吃黑尾鸥的蝮蛇,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岛的生态系统,有人认为___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在14年以后开始捕杀蝮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