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连线题 2 题,选择题 12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连线题 共 2 题
  1.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以强化反腐倡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教授理查德·纽斯泰特认为……三个机关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日益重要。例如立法权由国会行使,但法院有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法官造法、法院也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立法的职责。又例如司法权,虽由法院行使,但一些带有裁判性质的权力正越来越多地由行政机关行使。这些都说明了严格意义上的权力分立是不存在的

    ——摘编自《浅谈宪法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材料四严肃认真地查处贪污、受贿行贿行为,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当前惩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监察机关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集中力量查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的贪污、受贿行贿案件,……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凡有贪污、受贿行贿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受贿行贿的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至1989年10月31日,必须向监察机关、本单位或其他有关部门主动交代贪污、受贿行贿事实,争取从宽处理。

    ——摘自监察部通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制度。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反腐败的重要举措。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政治权力运行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社会反腐倡廉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1978年4月建立起共产主义政权之后,推行了一套仿效苏联的改革政策,违背了阿富汗社会文化传统,激起国内的普遍反抗。阿富汗政府紧急请求苏联派兵帮助镇压,经反复考虑,苏联的基本态度是不直接出兵阿富汗。但1979年阿富汗发生的反共产主义起义迫使苏联政府正式讨论出兵阿富汗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在犹豫中否定了出兵的设想,但阿明上台后的一系列离心倾向引起了苏联的忧虑,而阿明杀死塔拉基使形势恶化了,在克格勃和国防部的推动以及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失去阿富汗,又要维护苏联的大国地位,最终走上了出兵道路。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为。1980年l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终于作出撤军的决定。

    ——摘编自李琼《从犹豫到出兵:1978~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决策探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最终撤军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材料说明罗马法

    A. 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 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主张

    D.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会馆自永乐年间出现于京师之后,逐渐衍生出包括官绅试子会馆、工商性会馆以及移民会馆在内的多种形式,在整合流动性人口方面发挥了官府一直想有所为而无能为之的功能。明清时期的会馆

    A. 适应了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式经营盛行的需要

    B. 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取代私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C. 是政府利用公权力禁止民间自我管理的体现

    D. 体现官本位社会官方力量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代学者依靠直观感受和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种种猜测,近代以来的科学依靠实验来检测和发展科学理论,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推动

    B. 新教伦理初步形成

    C. 资本主义兴起

    D. 人文主义开始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种变化说明

    A. 江南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B.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梁启超

    A. 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B. 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

    C. 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廷议是明朝六部官员集体议事的制度,廷议内容广泛而重大,参与人员较多,为皇帝提出决策方案,对已经拟定的皇帝诏书,六部官员还拥有审查和复奏权。廷议制度从朝廷决策的角度看

    A. 行使了宰相机构的决策权

    B. 弥补了六部各自为政的缺陷

    C. 开启了中央决策程序化进程

    D. 皇帝被排斥在决策程序之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代以前的儒学与佛教相比有两个弱点:一是没有佛教所讲的祖统,二是没有抽象的哲学理论。然而,唐代的韩愈却认为中国儒学有自身的“道统”,《礼记·中庸》所讲的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韩愈的主张实际上反映出

    A. 佛教与儒学的对抗

    B. 儒学复兴的完成

    C. 佛教道教的衰落

    D. 佛教与儒学的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

    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A. 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B. 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 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

    D. 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历史学家估算,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粟的亩产量时提高到93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在古代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

    B. 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

    C.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

    D. 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

    A. 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B. 重农抑商传统已发生改变

    C. 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

    D. 商业贸易地位居全国之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轻纺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 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C. 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A.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

    B. 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 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