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

    A.百(gě)     忸(ní)    漫(sù)     起不意(zú)

    B.彳(chù)   阻(è)   廓(liáo)   夜而出(zhuì)

    C.颓(pǐ)    团(qí)    (chǐ)骂   变之声(zhēng)

    D.火(cuì)    (fàn)南   青(xìng)    (gòng)其乏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B.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 ,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赠送,动词)            

    B.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动词,遗留)              

    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       

    D.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语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他宵衣旰食,夙夜忧思。

    B.世界杯的参赛队,是一个23人的大集体,因为战术的需要或者因为伤病的减员,造成某些原本在替补席上的球员必须“见危授命”。

    C.由于坚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来做指引,市委的决策工作充分显现了高屋建瓴、目光深远的大局观。

    D.由于钟国祥对同志、对友人的关爱忠诚,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他的高山景行、无私奉献,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材料概括分析题,完成文后各题。

    慢词长调是中晚唐以来就在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俗曲,是配合当时新兴音乐歌唱的里巷俗歌。《花间集》所收的是诗客曲子词,这些诗人文士所写的词,大半都是小令。小令的格式与诗比较接近,因此诗人文士插手写词后,习惯于写小令。而且,诗人文士常常自己觉得比较高雅,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的,所以,他们不肯去写慢词长调。慢词长调的填写,要配合音乐的曲谱,它的格律要求更加严格,不像五七言的字句那么简单。因此,一般的诗人文士也不能为。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他的创作突破了小令的范畴,而以慢词长调为主。写慢词长调就要铺排,铺展开来叙述,就不能够只以一个重点的感发为主。它不像欧阳修的词,也不像李后主的词,也不像冯延巳的词。他们是在语言文字之外,有很高深的意境、境界,教你去联想想象。柳永的长调呢?因为铺陈,就好像都明白地说出来了,没有可发挥的余地。所以有些文人诗客评价柳永词浅俗,比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就批评柳词:“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所写的相思离别之情,不再是女子的口吻,而是从一个客子身份来写,他开创性地选取高远的景物,并在词作中融入了自己的追寻和感受,这是柳永词最大的特色。

    (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删改)

    1.文中说柳永之前诗人文士不写慢词长调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2.请具体解释“里程碑”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你是否同意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对柳词“浅近卑俗”的评价,试以《雨霖铃》为例分析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2.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3.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英才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紬(chóu,丝织品)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慎,多言可畏,譬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其本乡也,时人之。  荣:认为……荣耀。

    B.府省为奏,敕许之      报: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其风鉴   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然      间:嫌隙,不满。

    2.下旬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聿修独故情,存问往来。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一日之赠,率不思      ②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C.①瓜田李下,古人慎。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知也

    D.①多言可畏,譬防川。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写朋友为诗人不惜重金设置昂贵筵席的两句是              

    (2) 杜牧《阿房宫赋》中“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3)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名句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文后各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

    (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指什么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位考生同在画室里参加一次自由创作的国画考试。临近结束时,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吹倒了墨瓶。三位考生的作品上都溅上了许多墨点。这时,一位考生十分恼怒,撕毁了作品,愤然走出考场;第二位考生非常沮丧,交卷后,含泪离开了画室;第三位考生却认真观察画面的结构,又在未完成的作品上洒了一些墨点,画成一幅“百石图”,取名“乱石穿空”。后来,第三位考生被录取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当然,也有与之不同甚至相反的。请联系实际,以“意外变故与人生态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