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

    A.以法治国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克己复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性质         B.政治体制    

    C.思想观念         D.经济结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所配的一幅图——新兴的西方世界。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1763年可能的理由是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体育馆”(Gymnasium)是古代雅典由国家主办的学校,招收极少数贵族男青年,在学习体育竞技、文法哲学和乐器歌舞的同时,还要参加国家庆典、宗教仪式,并能经常与执政官和高级官吏进行政治、哲学交流。这种教育意在培养

    A.素质优良的国民                       B.奉行民主的政治家

    C.忠于城邦的将领                     D.思想自由的学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韩军演引起了朝鲜的强烈反应,为了加强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奥巴马准备派可携带核弹头的B-52战略轰炸机入韩参加军演。朝方强硬表态:只要B-52出现在半岛上空,朝鲜将立即反击,半岛局势空前紧张。2013年3月,奥巴马召集主要内阁成员就是否派B-52入韩军演一事商议,假如内阁成员多数反对,你认为结果会是

    A.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奥巴马被迫放弃这一决定

    B.奥巴马设法说服内阁成员同意自己的提议

    C.奥巴马有权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决定

    D.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提交国会讨论通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福特公司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其成果就是制成了各种“全球性汽车”,通过这些汽车,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所进行的改造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它们原属于那些经理们、工程师们和推销人员。这表明:

    ①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②全球化统一了制造业的标准 

    ③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         ④全球化带来了失业等问题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指  

    A.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B.拒绝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赞同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      

    D.谋求在西方联盟中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图8中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        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初名将李靖曾讲:“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当然,唐朝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做到“爱华夷如一”,但其民族政策之开明则的确堪称历代之冠。唐太宗征辽东,掳得高句丽百姓一万四千口,本当分赏将士,“上愍其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钱布赎为民。欢呼之声,三日不息。”,少数民族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李谨行等都深受重用,有的还成了驸马。开元、天宝之际、少数民族将帅甚至成了唐军主力。安禄山、哥舒翰还晋升为王爵。

    ——《唐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要谈战后日本的政治外交史,谁都不能绕过1952年4月28日这个重要纪念日。因为就在这一天,两个决定日本命运的条约,即《旧金山媾和条约》和《日美安保条约》正式生效;与此同时,一个决定日本对中态度的《日华和平条约》,也于同日签署。如果说,《旧金山媾和条约》意味着美国占领军结束其单独占领日本的体制(安倍政权称之为"主权恢复日")的话,同一天生效的《美日安保条约》则规定了之后美日之间主仆的基本关系。

    东京与北京如此这般不正常的关系,直到1972年日相田中角荣访华,特别是在1978年两国签署和平条约之后,才告一个段落。但是,围绕着“历史”问题与“台湾”问题,两国并未达成圆满的协议。”......

    除此之外,尽管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与1978年中日签署的和平条约,但还遗留下一个悬而未决问题。那就是钓鱼岛(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的归属纷争。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1978年10月在东京记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有关问题时,曾发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谈话。他指出: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签订中日和平条约,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对于邓小平的这番谈话,据当时日本各大报的现场报道,台上台下回应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自此之后,也未见有任何日本官员对此提出哪怕是些微的异议。"搁置争议是中日两国达成的默契或共识",遂成为国际舆论界的常识与定论。

    ——卓南生《甲午年谈战后中日摩擦根源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所采取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日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的因素,并就如何处理好中日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历史信息

    1

    1977年10月21日,我国《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2

    1980年,万维网(WWW)在日内瓦附近的一个原子物理学研究中心被首次开发出来。

    3

    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达71.9%,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总数的67%。

    4

    1986年初,苏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在完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5

    1986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

    6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7

    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国在15—20年里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

    8

    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萨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

    9

    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

    10

    2000年初,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16—30岁最年轻群体的第一选择是“电脑工程师”。

    11

    2000年,美国网络企业占据股市价值的三分之一。联邦政府财政盈余189.5亿美元。

    12

    2005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信息(至少3条)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

    1.填写“信息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

    2.论述要结合所选择的历史信息,但不得照抄。

    3.论述字数20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材料二  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7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She”译为“他女”。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She”译为“伊”。1918年,“她”开始公开使用。1919—1922年,“伊”字在和“她”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30年代前中期,“她”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她’字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诺门坎战役,发生于1939年5-6月,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古军队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而引起的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失败而告终。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34到1938年间,苏联红军坦克增加了近2倍,飞机增加了1.3倍,火炮增加了近80%,人数增加了1倍。”在军事理论方面,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事理论界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创立了纵深进攻战役理论,这种纵深进攻战役理论正是以拥有大量的飞机、火炮、装甲兵等机械化部队为前提的。

    ——《苏联军事史》

    材料三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

    材料四    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

    ——《苏联军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诺门坎战役爆发的地缘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取胜的条件。(5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苏联从诺门坎战役的胜利中取得的“收获”。(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