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语言运用 3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变/熏陶染           地/金蝉脱            大/一千金

    B.问/屈聱牙           染/安营寨            莠/莠不齐

    C.职/刑讯逼           肉/行霸道            然/缠绵

    D.肤/浅水声           哥/肮脏伎            暴/风声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而多变化,其

    用词也运斤成风,最可表明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B.庞龙等人的一夜成名刺激了网络歌手。顿时歌坛泥沙俱下,有的网络歌曲低俗不

    堪,有的废话连篇,有的语无伦次,有的淫言秽语。

    C.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改头换

    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D.“小沈阳”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人说“低俗”,有人说这代表了时代的选择,有

    人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二人转……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运用 共 3 题
  1. 如果你是李董事长的秘书小张,请把下面这份电话留言,整理之后以书面形式呈送给李

    董事长,字数不超过45个(不含标点)。

    小张:你好!我们张董事长和你们李董事长约好明天上午在新湖区会议中心8号会议厅签约,他要确认一下具体时间:上午8点。请你向你们李董事长汇报并回我们电话:13851088888。广厦房产有限公司秘书小王,即日。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请概述这一社会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简要评论。

    (4分)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梅艳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了……

    概述: (2分)

    评论: (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引用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个典故?请简述之。 (5分)

    ________

    (2)有人说,《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请举出两例情节说明《边城》中的人性美。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上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 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国家建长久计,其如何?                  道,道理

    B.上素嫌其人,不 与:赞成

    C.上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趁着

    D.家人始开箧见之,《论语》二十篇也          原来是

    2.《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这一点的一

    组是(3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③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

    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

    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功臣们都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

    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

    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仍任他为相。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译文:

    (2)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

    译文: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译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辨人于子可以察人事之善恶。余皆杂家也。然儒家本《六艺》之支流,虽其间依草附木,不能免门户之私,而数大儒明道立言,炳然具在,要可与经史旁参。其余虽真伪相杂,醇疵互见,然凡能自名一家者,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于圣人者,存之亦可为鉴戒。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总序》

    2.作者对儒家所谓明道立言持什么看法?(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六艺》是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哪六方面?(2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 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

    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2)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5)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6)其为人也,________ ,________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触抚绿色

    毕淑敏

    ①1998年夏天的许多日子,我在大兴安岭穿行。看到的绿色比有生以来见过的所有绿色,叠到一起还要厚。以前曾到过雪原,海洋,大山大川,沙漠旷野……感慨万千。在自然界的雄奇景观中,与原始森林相见如此之晚,快乐中有大遗憾

    ②从小在城市,水泥丛中的绿色很窄,享受绿色是很奢侈的事。后来当兵去了藏北,高寒缺氧,荒凉无比,除了冰山戈壁,什么也看不到,绿色便成了一个缥缈的梦想。在大森林里,呼吸到无边无际的绿色,从心灵到皮肤,染成薄荷。

    ③路途艰辛坎坷,几乎是我从高原归来后,最颠簸的一次旅程。乐在思绪轻灵。面对莽莽林海,你会想到远古,祖先曾在这样的密林中生息,飞快地攀援,从猿到人。如今我们会了许多本领,可是我们砍伐森林,恩将仇报。你会想到是做一棵公路边的树?还是做林海中的树?你会想到人也许有前世和再生,也许曾是或将是某种酸甜的野果……

    ④林中密集的红松苗,像毛茸茸的小笤帚,扫得胸中一片清凉。熙熙攘攘又恬恬静静的新生之物,充满了生命的单纯,给人以轻捷明朗的快意。

    ⑤沿松花江逆水而上,面朝岸边逶迤的青山,无言以对,只是呼吸和感受,兀自交融。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在磅礴秀美的山水之地,触抚绿色,灵性和力量流淌人心。

    ⑥在满山遍野的野花中,有人惊叫发现了野罂粟,我很快地奔过去,近了才知看差了,那不是罂粟而是芍药,若有所失。好在没过多久,善解人意的野罂粟,就很美丽很俏皮地列队倚在路边。一时大家停步伫望。有人悄声问我:这就是《红处方》中描写的罪恶之花?

    ⑦我说,先澄清,我不认为罂粟有罪,尤其是野罂粟。它们只是地球上的一种普通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子。它们无辜,有罪的是人性中的弱点膨胀至邪恶,利用了罂粟。以前只见过人工培植的罂粟,没见过野罂粟,此刻得以亲见,它们和我想像的真是一样,杂在众多的野花中,朴素平凡,并无特别勾引人的妖娆。天地贵公平,赏罚应分明。该是人类自己的责任,就勇敢地承当,理性地解决,不要怪罪无知无觉的植物。

    ⑧仰望苍莽垂直的绿色,难以抑制地想到培育的艰难。成长一棵树,相当于人的一生。对那些珍贵的树种,这时间还远远不够。在大兴安岭阴坡,一棵樟子松须一百五十年才可成材。毁坏一棵树,只消片刻工夫。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比方能把人类送上火星跳舞,但你绝无妙法在十年之内,把一棵美人松的幼苗,催成一柱栋梁。

    ⑨大兴安岭名称,也许是“大”、“兴”、“安”这几个字,给人豪迈宁静之感,好似钢筋铁骨固若金汤。其实环境链相当脆弱,腐殖土层只有半尺薄。一旦砍去林木,水土暴露在空气中,快速流失,砂石崩塌,遗下一堆堆瘌痢头样的岩块,布满苔藓,凄惶得很。看到大兴安岭植被破坏的情形,心好像被锐指掐住,一缕缕坠血。甚至比看到西北寸草不生的土岭,还要痛楚。那边好歹是旧伤痕,而大兴安岭是新鲜的刚刚骨折的胸膛。

    ⑩听说世代以打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已决定放下最后的猎枪。伐木工人也要渐渐地转成以种树为主了。一位林业工人说,种一棵树,要百年之后才见钱,那时我早已变成山老鸹了。在我活着时,靠什么过好日子呢?都说森林是城市的肺,大兴安岭向整个北半拉子中国供氧,北京人是不是该给我们付些制氧费?

    ⑾于是想到格拉丹冬雪山,孕育了长江,应该向我们收水费。北冰洋应该向我们收制冷费。太阳应该向我们收取暖费和照明费。

    1.第一段结尾的“快乐中有大遗憾”一句,在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5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作者“不认为罂粟有罪,尤其是野罂粟”的原因是什么?(6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阅读文章第9段中的划线句“一旦砍去……还要痛楚”,回答问题。

    (1)作者在划线句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结合句子,分析回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看到大兴安岭植被破坏的情形,作者为什么比“看到西北寸草不生的土岭,还要

    痛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文章结尾妙趣横生,请结合本文主旨,谈谈你理解。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以下3题。

    我们都是宋朝人

    看轻宋朝的人是不懂历史的人,他们眼里只有战争、疆域、王朝荣辱。而严复曾说: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宋人所造就十八九。

    我们被称为汉人唐人,没人说我们是宋人。但我们还是汉人唐人吗?粗线条的、气象宏阔的、虽远必诛的……我们更像宋人:商业的、享受世俗生活的、情感细腻的、注重伦理观念的、不喜欢打仗的……严复的意思是说,今日中国,是从宋朝开始形成的;再往前的汉唐,那简直是另一个国家。

    有人说,中国的文艺复兴发生在宋朝。和西方一样,人们都发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西方是人文,中国是伦理,并且都发展起来一种追求世俗生活的商业文化。

    宋朝在在政治上的走向与经济上的飞跃与宋真宗的一点小伎俩分不开的。1005年真宗御驾亲征,小赢了一次,赶紧顺风收蓬,跟辽国签订了合约,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作为大哥每年要送给辽小弟30万两白银。以宋朝的富裕程度,30万两不过一点小钱,却买来一百年的和平,合算得很呢。真宗舆论压力很大,道理又跟这帮人讲不通,于是造假,派人这儿埋一块奇石那儿挂一幅“天书”也就是祥瑞。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虽然1009年的汴京没有清明上河图①,但清明上河图并不是天降祥瑞,而是风气和政策积累的结果。这种风气下,人们心里想的都是过好日子,而不是恶狠狠的杀伐。北宋一百多年,政治斗争固然从无间断,居然没杀过一个大臣。固然这是宋太祖的遗嘱,子孙遵行,但如果没有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配合,断无可能。试想,连今天都算上,中国历史上可还找得出这样的时代?因此我说,北宋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排在第一位。

    遗憾的是,这个黄金时代在外族的连番冲击下中断了。北宋曾经占有全世界超过一半的财富,她的人民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后来的明清,她的商船队遍及亚洲各海域,她的知识分子崇尚一种优雅(可能过于纤细)的生活方式,她发展起来领先全世界的技术文明,甚至她的最后一任统治者是一位造诣非凡的书画家和艺术品鉴赏家……如果这个时代不被打断,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即便后来历经那么多苦难,她的精髓依然传承下来,溶入血脉。正如严复当年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我们都是宋人。

    (选自《杂文选刊》,略有删改)

    [注]①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头引用严复的话是为了说明我们今人更接近宋人的价值观、情感和审美取

    向,宋朝的民间生活风尚和现在基本相同。

    B.文章中间介绍宋真宗炮制假祥瑞的事情,目的是突出宋真宗执政的特点,为下文

    论述宋朝的经济发展是风气和政策所致服务。

    C.文章在讲述宋朝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后又将后来的明清与之形成对比,

    旨在证明明清是中国历史的倒退。

    D.最后一段中“她的精髓依然传承下来,溶入血脉”中的“精髓”是指伦理观念和追求

    世俗生活的商业文化。

    2.请根据相关文段,从三个方面概括宋朝的主要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否认我们是“汉人唐人”,认为“我们都是宋朝人”,从中看出作者反对什么,主张

    什么?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红楼梦》中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林黛玉才情倾倒众人。

    B.《哈姆雷特》中最令哈姆雷特受刺激的是自己一直作为崇拜对象的父亲的突然亡故,自己也失去了本应由自己来继承的王位。

    C.《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

    D.《天狗》是《女神》中的代表诗篇,诗人描写的“天狗”,是旧势力的代表,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表现了诗人对它的憎恨。

    E.《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然而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他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安慰别人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你不能得到一切。你永远不会是最幸福的人。然而,谁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呢?没有分离的思念,怎能领略相聚的幸福?没有经历过被出卖的痛苦,怎会领略忠诚的可贵?没有品尝过失败无奈的滋味,又怎会体会成功的喜悦?没有遭遇病魔的袭击,怎能体会健康对人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所拥有的,是另一种圆满。

    请以“圆满”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角度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安静的位置

    周国平

    今日的商业时代,文化似乎必须成为一种热闹。媒体担起了指导公众读书的职责,畅销书推出一轮又一轮,书目不断在变,不变的是全国热心读者同一时期仿佛全在读相同的书。这些年来,学术界总有一、两个当红的热门话题,话题不断在变,不变的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同一时期仿佛全在研究相同的课题。我不怀疑仍有认真的研究者,但更多的却只是凭着新闻记者式的嗅觉和喉咙,用以代替学者的眼光和头脑,正是他们的起哄把任何学术问题都变成了热门话题,亦即变成了过眼烟云的新闻。

    在这个热闹的世界上,我不属于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我也不是现在有些人很喜欢标榜的所谓另类,因为这个名称也太热闹,使我想起了集市上的叫卖声。那么,我根本不属于这个热闹的世界吗?可是,我决不是一个出世者。对此我只能这样解释: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并且我相信,海其实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在交流

    1.作者所说的“文化似乎必须成为一种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概括。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

    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