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7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A.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B.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C.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D.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西、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一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

    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

    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街,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概被消灭”。这反映出英国

    A.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B.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面是1750~1890年间,英法两国一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比例的对比变化示意图。据此可推知

    A.英国的人口增长率高于法国

    B.法国不注重城市经济的发展

    C.英法两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同

    D.农业革命有助于工业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一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            B.开创了国家干顶经济的先河

    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演说中称,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此演说

    A.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         B.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

    C.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         D.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7 题
  1.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善吞》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装束的魔术师正将铁路吞入口中,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路”。此漫画

    A.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批判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卖铁路主权

    C.表达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前景的担忧

    D.说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一代,人口激增,其主要原因,除升平之日较多外,为当时帝皇之奖励早婚与发展农业,高祖之后为惠帝,惠帝在位积极采取人口增加政策。依当时之法律,女予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有罪,罚出五算(汉代人头税,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而产子者或二岁之间免役使,或复三年之算,怀妊者与谷二斛。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

    材料二  工厂制度是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生产对体力和劳动技能的要求降低了,使大批童工和女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童工的经济价值充分显现。……工人为了生存,只有提高早婚早育和多育率,从而不断地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后备军。据调查,1740~1790年,英国初婚平均年龄25.3岁,1780~1820年降到24.2岁。……从1795年开始,政府先在南部、后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增加人口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出生率增长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增长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合计

    工科

    农科

    林科

    医科

    师范

    文科

    理科

    财经

    政法

    体育

    艺术

    解放前

    最高年

    100

    17.8

    6.6

    ——

    7.7

    13.5

    10.5

    6.4

    11.4

    24.4

    0.4

    1.6

    1951年

    100

    31.6

    6.2

    1.6

    13.9

    11.9

    7.8

    5.1

    16.5

    2.8

    0.1

    2.5

    1952年

    100

    34.8

    6.9

    1.1

    13.0

    16.5

    7.1

    5.0

    11.5

    2.0

    0.2

    1.9

    1953年

    100

    37.7

    6.1

    1.2

    13.7

    18.8

    6.7

    5.8

    6.4

    1.8

    0.5

    1.3

    1957年

    100

    37.0

    7.7

    1.4

    11.1

    26.0

    4.4

    6.5

    2.7

    1.9

    0.7

    0.6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开皇初年,隋文帝力矫北周末年“用法深重”“诛杀无度”的弊政,命高颍、郑译、杨素、裴政等修订刑律。……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轘裂及鞭刑,还废除了大棒、束杖、丰辐、鞵底、压踝、杖桄等讯囚醅法。民有枉屈,县若不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昭慎重。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刑部的奏报,认为犯罪人数还很多,乃因刑律太严。命苏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沆罪(流放的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一千多条,从此“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刑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刑律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们的委托,“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为防止权力集中而导致专制,必须对权力间的关系进行限制,国家的权力必须分立。

    ——摘编自石荔菠《洛克宪政思想的哲学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宪政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宪政思想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美国举国上下正在为消除工业化、城市化和垄断化所带来的巨大弊端而专注于推进广泛、深刻的进步主义改革。……由于长期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人民在战争爆发前对欧洲的内部纷争并不关心……美国与欧洲远隔重洋,相距甚远。在他们看来有了大西洋的阻隔,美国就可以避免欧洲战祸的侵扰。威尔逊政府在最初发表的关于外交政策的几个声明中都正式认可了当时全国上下一致的态度。1914年8月4日,威尔逊正式发表中立宣言,8月19日他又发表讲话呼吁美国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不偏不倚”。

    ——高志青《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立政策对其自身产生的主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嘉庚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1923年他创办《南洋商报》,鼓吹抵制日货。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他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担任会长,第一次把华侨抗日力量团结起来,陆续筹款130万余元。九一八事变后,陈嘉庚在新加坡召开华侨大会,通过致电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要求履行国际条约:制止日本发动罪恶的战争。1932年一·二八上海十九路军抗战,陈嘉庚发动华侨捐款支援。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8月15日,陈嘉庚在新加坡侨民大会上慷慨陈词,指出当前祖国面临亡国亡族的威胁,海外侨胞作为国民一分子,应该见危拯救,出钱出力,表明自己的真正爱国心。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陈嘉庚的主要抗日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嘉庚的抗日爱国行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