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单选题 7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设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A. 工业化限制了人们自由

    B. 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 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

    D. 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A. 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 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 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 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的促进还要多。仅就亚麻布一项而言,据说,这些殖民地的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当然,我不敢保证这一致据的准确。但是,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A. 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 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工业发展机遇

    C. 西葡两国同英法荷德等国展开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

    D. 殖民地与宗主国形成“原料供给——市场占有”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A. 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

    C. 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D. 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 井田制瓦解

    B. 分封制恢复

    C. 均田制受到破坏

    D. “市”突破空间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关于“中间细长”者说法正确的是

    A. 产品主要自己消费缴纳赋税,很少投入市场

    B. 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

    C. 生产关系经历了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过程

    D. 其特点是规模小,与农业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讲究因地制宜

    C. 强调精耕细作

    D. 注重自给自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A. 水利事业发达

    B. 青铜铸造业发达

    C. 铁器应用于军事

    D. 铁农具普遍使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 闭关锁国

    B. 朝贡贸易

    C. 盐铁专卖

    D. 市坊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主要强调的是

    A. 富商大贾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B. 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C. 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 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侵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该情形最早出现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 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C. 官营手工业管理相对较为懈怠

    D. 官营手工业产品部分投入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 宋代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不景气状况

    C. 土地兼并顺应了时代要求,带来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 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A. 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减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

    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创立于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曾获得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英国却逐渐取消了其贸易垄断权,并于1858年解散了该公司。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国家商业竞争日益加剧

    B. 东印度公司完成了独占印度的使命

    C.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政策转变

    D. 英国代议制发生了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口与财富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贵族

    中间阶层

    下层

    人口

    财富

    人口

    财富

    人口

    财富

    1688年

    1.2%

    14.1%

    31.7%

    59%

    67.1%

    26.9%

    1803年

    1.4%

    15.7%

    31.6%

    59.4%

    67%

    24.9%

    A. 英国完全废除进出口的禁令

    B. 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C. 自由主义发展成为垄断主义

    D. 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 实行计划经济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出现垄断现象

    D. 推行福利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7 题
  1.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农业经济的停滞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 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 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 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 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 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 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 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 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A.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34年英国一反过去“家内救济”方式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下面是该法案颁布后英国济贫院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父母来探望,这里的父母也好似不晓得亲情一样……”该修正案主要表明

    A.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    

    B.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

    C.是工人不断抗争的结果     

    D.救济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 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B. 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

    C. 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

    D. 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宋朝时期形成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民营手工业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制茶业和制瓷业最出色,成为了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繁荣带动了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在泉州出土的宋船重量约为250吨,属于中等船。宋朝在当时国际军事舞台上远逊于汉唐,其政治弱势地位使它缺乏胸怀世界、吞并八荒的政治抱负……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阿拉伯商人把海外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新商路。北宋中叶,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政府规定只许“自广州路入贡,更不得于西番出入。”从大食来访的使节“贡赋不绝”,宋代海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地扩及欧洲、中东、东非、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摘自王树伟《宋代海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丝绸之路与汉代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两件事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贸易与宋代海外贸易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