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该文是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A. 遵义会议   B. 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秋收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曲中的历史。下列歌曲与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 《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救亡   B. 《卢沟桥歌》——国民大革命

    C. 《十送红军》——红军长征   D. 《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48年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撤向关内的退路,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这一经典战例发生在  (   )

    A. 辽沈战役期间   B. 淮海战役期间   C. 平津战役期间   D. 渡江战役期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上海的住房太紧张

    B. 国民党失去民心,统治必然被推翻

    C. 解放军喜欢睡马路

    D. 上海解放使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 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转战陕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A. 佟麟阁

    B. 赵登禹

    C. 李宗仁

    D. 彭德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 《松花江上》   B. 《黄河大合唱》   C. 《游击队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

    B.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胜

    C. 台儿庄战役是由李宗仁指挥的

    D. 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曾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写了一个灯谜,“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争议较大,其中有两个:屈原(原子弹)和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 都正确,准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都正确,全面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C. 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忽视了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91年一记者问张学良说:“假如时光能倒流,您还会如此做吗?”张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还是一样那么做。假使事是如此,我还是那么做,别说软禁五十年,枪毙了,我都不在乎。”张学良至今不后悔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在当时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 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B. 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始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标志着十年内战完全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事件与之相 关的是(  )

    A. 重庆谈判   B.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 三大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场景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该歌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百团大战   C. 七七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文献记载: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军包围徐州,开始对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性进攻,先后俘获国民党杜聿明兵团、黄维兵团。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46年6月,“假和平、真内战”的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A. 中原解放区   B. 东北解放区   C. 陕甘宁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 三联书店

    B. 商务印书馆

    C. 外文出版社

    D. 教育出版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纪念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节日,十四年抗战,留给我们太多值得纪念的日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材料二: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中方战役指挥是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

    ——《从此鬼子不猖狂》

    材料四: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1)请介绍材料一中3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

    (2)今年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卢沟桥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阅读材料二、材料三,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分析题

    阅读日本侵华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材料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部编八年级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今年12月13是南京大屠杀___周年纪念日。当时日本侵略者在6周内屠杀中国军民________人。我国设立这样的日子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算算14年从何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辉煌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灭(毙伤俘及受降)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国民党军队毙伤敌军228.2万人。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八年中,中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亿美元。

    材料二:中国法制网2001年5月17日报道:昨天,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程永华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野本佳夫,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程永华说,中国史学界日前已认定这部右翼教科书存在一系列谬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请你用历史史实来驳斥日本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

    (3)除了教科书事件外,你还知道日本有哪些违背历史的言行。请举两例。

    (4)对他们违背历史的言行,你如何评价?你怎么认识中日关系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  

    (2)2017年是图二南昌起义的多少周年纪念?这场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图三根据地是谁领导创建的?由此开创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4)回顾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曲折的探索过程,了解到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你有何感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