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22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这里列宁评价的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A. 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 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 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改良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在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当时只有三教合一以道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以佛为主的和尚或居士。”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儒林外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 教会是否腐败

    B. 信仰是否必要

    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己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几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D.“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这里“批判”的本意是强调

    A. 批驳否定

    B. 批评指正

    C. 质疑分析

    D. 理解同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与智者学派的不同点是

    A. 提出“知识即力量”

    B. 认为“感觉即知识”

    C. 认为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D. 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美”这个概念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议论变法时,宋神宗曾说:“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这体现了宋神宗

    A. 同意废止王安石的新法

    B. 对变法没有明确的态度

    C. 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变法

    D. 认为要进行彻底的变革知识点二积贫局面的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开始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井冈山时期

    B. 长征时期

    C. 延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 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 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 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的政治制度

    B. “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

    C. “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政治制度

    D. 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题文)梭伦执政后,非常重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双耳陶瓶(见下图)上的画面描绘了当时阿提卡地区

    A. 海外贸易的盛况

    B. 收获橄榄的场景

    C. 手工工场的生产

    D. 灌溉系统的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格列弗游记》描述了外科医生格列弗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国的游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A.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B.体现了冒险精神

    C.适应了殖民扩张要求    D.彰显了启蒙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 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

    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我国水稻平均亩产量柱形图。据统计:1976~1998年,中国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能解决500多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

    A. 我国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家庭联产承包提高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C. 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提高了水稻亩产量

    D. 我国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A.①生 ②净 ③旦 ④丑       B.①净 ②生 ③旦 ④丑    

    C.①旦 ②生 ③丑 ④净      D.①生 ②净 ③丑 ④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当你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块蓝色、这是一条粉红色、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与此画家属于同一流派的画作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D.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

    B. 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

    C. 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D. 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雅典市场。这里既是集市,也是雅典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的公众场所。

    (1)从图片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礼不下庶人,刑人不上大夫。”

    ——《礼记》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

    ——《荀子》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惟一的神(逻各斯)的法律而存在。”

    ——《古希腊罗马哲学》

    “法律应该不仅仅是管辖人民,君主如不依法办事,也要管辖君主。”

    ——柏拉图《理想国》

    “教皇如果有背弃信仰,挥霍教会财产、通奸、抢劫以及其他严重损害教会声誉的犯罪,那他就要受到审判和废黜。”

    ——《教会法大全》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大宪章》

    材料三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通常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自然状态”,一个是“社会契约”。哲学家的历史使命是说明现行的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就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是为了给进一步提出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为理想的典范。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法律思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理念。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哲学家们提出了哪些法律思想。这些思想在近代西方被如何实践(请举例说明)。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材料二“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孟子曾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材料三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君者,治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2)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3)结合材料三,归纳荀子的政治主张,指出荀子与孔子、孟子思想的异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前后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位应该排在首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什么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