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3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2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 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 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 增强了民族意识

    B. 推翻了封建帝制

    C. 确立了共和政体

    D. 实现了民族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史上,有一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A. 1921年上海

    B. 1935年遵义

    C. 1945年延安

    D. 1949年北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1 题
  1. 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 监察地方政治

    B. 管理地方行政

    C. 征收地方赋税

    D. 掌管地方军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政治能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A. 香港、澳门

    B. 香港、台湾

    C. 台湾、澳门

    D. 台湾、香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一次会战中,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西周所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 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C. 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 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   )

    A. 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B. 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C. 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D. 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A. 门下 —— 尚书 —— 中书   B. 中书 —— 门下 —— 尚书

    C. 尚书 —— 门下 —— 中书   D. 中书 —— 尚书—— 门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元朝时,管理今天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贵州行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古代某位皇帝在其晚年敕谕群臣:“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位皇帝最有可能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明太祖

    D.雍正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完善       B.中央机构的精简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胶澳租界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名日本商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并免除内地税收,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 1840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01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论的背景最可能是(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浙江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二十一条”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近代中国最终没有被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

    B.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 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

    D.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年某月某日,国民政府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已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发表于(  )

    A.西安事变后         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C.八一三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歌描述的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   )

    A. 百团大战   B. 淮海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漫画。该漫画表明

    A.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B.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C. 日本通过战争不断壮大自己

    D. 日本企图从中国大陆战场撤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廿(二十)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武昌起义爆发

    C. 中华民国诞生

    D. 清帝下诏退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这说明他们

    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学生既在使馆口鹄立两小时之久,而市民之加入者亦甚众,当时群众义愤填膺,急欲得卖国贼而一泄之。于是议定先寻曹氏,次寻章、陆。”这段回忆描述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八一三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央电视台欲制作一个“纪念红军三大主力回师”的节目,你认为地点最好选在那个地方才最有意义?

    A. 贵州遵义       B.陕西延安     C.甘肃会宁     D.陕北洛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 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如此定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①宪法沦为一纸空文  ②革命委员会成立  ③人民基本权利无法保障  ④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图是老孙先生保留的一张旧报纸,但中间有块空缺处被老鼠啃掉了,这里应该是漏掉了一个人名,此人是这个文件的发布者,他应该是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叶剑英

    D.徐向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示意图)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是什么?材料说到“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愿望,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至少三条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明成祖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3)材料三的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的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