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27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

    A.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 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

    C. 新兴工业对工人要求高

    D. 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出口总额锐减

    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关税税率下降

    D. 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7 题
  1.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 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一系列商法。这些做法

    ①是对洋务运动的根本否定

    ②从法律上规范工商业者的行为

    ③顺应了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④迎来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为此英国

    A. 颁布了《权利法案》

    B. 实行责任内阁制

    C. 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D. 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A. 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 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 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

    D.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 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汉代素纱单衣反映了当时高超的丝织技术水平

    B. 宋代出现缂丝技艺

    C. 元代黄道婆改进丝织技术

    D. 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C. 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D. 纺织专业技术日趋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 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大街小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 唐朝前期的洛阳

    B. 北宋的开封

    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稅……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资金短缺

    B. 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C.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D. 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古代中国在每一个王朝创立之初,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

    A. 平均分配土地

    B.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 建立赋税征收制度

    D. 重建小农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B.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我国古代经济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下史实发生于地区④的是

    A.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C. 战国燕都出土铁器中含有经过淬火的钢件

    D. 北宋汴京的相国寺庙会商贾云集,百货杂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朝京城有山西铜、炭诸商的潞安会馆,颜料商的平遥会馆,临汾众商的临汾会馆。清代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445所,其中山西会馆有50所.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手工业部门分工细密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兴盛

    D.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玉米棒子,用曲辕犁耕地,他生活的朝代最早可能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清对外政策上,朱元璋“固守”内地,虽有郑和下西洋的海外发展,但遭到全体臣下的反对;清代更严申海禁,后海禁虽开,但通商只限于广州一地。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

    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C. 统治者固步自封的思想

    D.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 劳动力问题

    B. 动力问题

    C. 资金问题

    D. 市场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矿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七七事变后,仅以上海为例,共有146家民营企业先是迁到了武汉,后又迁到重庆。全国内迁技术工人共12182人。民族企业和技术人员内迁

    A.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B. 使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 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为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这一年

    A. 电影开始传到中国

    B. 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C.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D. 电视里开始设电影频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 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C. 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D. 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题文)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对这一思想的准确理解是

    A. 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B.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商业的发展遂致坊市制崩溃。一些大都市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的城市革命。宋代集市贸易也有发展,有专门的菜市、花市、书市等。在都市中,也出现了定期集市,形成了地区性的、全国性的、甚至还是国际性的定期商品交易会,规模庞大,商品众多,各地各国商贾云集,十分热闹。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可能是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巨大的社会变化,因为城市居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的绝的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代中国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宋代城市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世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二回答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发展最快的是棉纺织业。由战时有利条件激起来的建厂潮流到了1921—1922年达到顶点。1915年到1922年八年间,私人资本的纱厂、厂数和纱锭都增加了近2倍,布机增加且不止2倍,除了棉纺织业外,樂织、丝织、针织等也这一时期都有显著发展。因此,这几年被认为是民族纷织业的“黄金时代”。除了纺织业外,面粉、火柴、水泥、卷烟、榨油、造纸、制糖、制皂等行业在战争期间和战后最初几年间也有所发展。

    ——摘编自胡绳《从鴉片战争到五四远动》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指出这一时期苏俄(联)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