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34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关于各国殖民扩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金银主要用于资本原始积累

    B. 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 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

    D. 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包括种族屠杀、黑奴贸易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经济模式开始出现于

    A. 19世纪中期   B. 18世纪末19世纪初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20世纪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

    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

    D. 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根本目的在于

    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 防止商人谋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 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   B. 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

    C. 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D. 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4 题
  1.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诸其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A.促进了市场繁荣             B.有利于普及西装

    C.淡化了传统等级             D.交际活动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 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B. 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 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6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的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加工成浓缩蜜糖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业主主要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补充劳动力?

    A. 自中国招募大批劳工   B. 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

    C. 自北美雇佣印第安人   D. 自欧洲招募契约劳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A.手纺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出版的连环画中写道:“自动创造来并社,共产主义出幼芽。党委亲自来挂帅,大力宣传公社化”。这一时期我国正经历着

    A. 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B. “大跃进”运动

    C. 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

    D. 改革开放热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下列不包括在这“特”字中的是:

    A. 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B. 完全独立的管理体制

    C. 允许经济结构多元化   D. 市场调节为主要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86年7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说明

    A.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 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

    C. 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 大众传媒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19世纪初,英国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对它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A. 蒸汽机的发明运用

    B. 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C. 牛顿力学的科学指导

    D. 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 欧洲商路中心转移

    C.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D.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之后,世界各地联系大大加强,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材料中的省略号处最可能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面粉业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该时期最可能是

    A. 1895—1911年

    B. 1912—1919年

    C. 1937—1945年

    D. 1946—1949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进行到第十年时,深受西方民主、自由文化影响的留美幼童被政府分三批全部强行召回。回国的留美学生送往上海电报局、福建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等处。二三十年后,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从以上材料我们得出的认识有

    ①保守落后思想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②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③清政府培养新式人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④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观目的是服务于洋务运动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

    A. 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 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

    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 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到20世纪初,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这表明德国

    A. 实现国家统一和确立民主制度

    B. 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

    C. 科技实力一直领先于英法等国

    D.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英国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 春秋时期的芍陂

    B. 西汉的白渠

    C. 汉代治理黄河

    D.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康熙中期,两淮“无尺寸之荒芜”,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山谷崎岖之地,……尽皆耕种矣。”这种局面的影响不包括

    A. 生态环境破坏   B. 农民生活日益艰难

    C. 人地矛盾激化   D. 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 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 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 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D. 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A. 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 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 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 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

    A. 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题文)下表反映的是1895年与1913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 经济逐渐丧失独立地位

    B. 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C. 洋务企业获得重大发展

    D.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言利”的表现是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汉阳铁厂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创办京师同文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易中天《中国梦》中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加入WTO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A. 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C.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该材料反映了

    A. 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B. 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

    C.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说明当时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是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       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杨宁一在其著作《现代化理论》提到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以下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属于同一类的是:

    A. 英国、中国   B. 美国、日本   C. 中国、日本   D. 法国、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喝了污染的河水。与泰晤士河的污染关系密切的是

    A. 电动机的勃然兴起   B. 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C. 内燃机的大面积推行   D. 汽车飞机的普及率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

    A.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

    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

    类别

    工矿、纺织

    铁路运输

    数量

    18个

    364公里

    投资额

    1545.7万元

    1250.9万元

    (2)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上述活动的目的;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微、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五六十年代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