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5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1 题
  1.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其目的都是为了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宣传新三民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

    A.内外朝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内阁制、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寖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

    A. 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

    B. 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

    C. 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日德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 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D. 战后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工农业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

    A. 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后种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B. 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C. 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D. 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生存的空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A. 神权政治

    B. 分权政治

    C. 族权政治

    D. 官僚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沈阳造币厂于20世纪90年代发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贵金属币之一。下列各项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方盘为司南,磁勺柄指北,用于指示方位

    B. 指南针在汉朝已用于航海

    C. 公元前4世纪在丝绸之路上已使用指南针

    D. 指示方位的仪器当时已用于军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 蒸汽动力

    B. 水力动力

    C. 水电动力

    D. 机械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

    A. 人事权与司法权

    B. 人事权与兵权

    C. 司法权与财权

    D. 兵权与财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东南亚华侨回国投资情况,对其解读不合理的关联是

    A.1928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C.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大    

    D.1932至1935年——重庆谈判破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代表们经过激烈讨论,最终放弃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的早期实践,加强行政、司法权力,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衡。这一变化说明美国

    A. 政权建设注重制度创新

    B. 三权分立学说深得民心

    C. 两党之间斗争异常激烈

    D. 深受英国政治体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三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

    (2)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三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这个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缙绅士大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人物阶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传统中国农民,并不依附于大地主的田庄。佃种地主土地的农户,与自耕农一样,在精耕细作的小片土地上,在农村市场经济机制下,谋求较佳的收入。在这样一个基层市场网络笼罩的空间内,传统社会的缙绅士大夫是当地的领导分子,组织地方力量,处理地方相关事务。缙绅士大夫,有的是政府退休官员,有的是现任官员的家属。他们以科举、同僚、戚谊、师友……种种关系,编织为网络,小则覆盖乡里,大则遍布全国。缙绅士大夫的社会力量,足以颉颃政治权力。

    设立咨议局,不啻确认了地方武力与缙绅的社会力量。八国联军时,东南各省督抚宣告中立自保,已是在皇权之外宣示地方权力。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这一由革命过渡到民国的情势,其势颇顺,中国并没有经历严重的混乱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缙绅士大夫阶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并进行评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3】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2)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 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

    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