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多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的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 若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科学地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 正确地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同种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在其分别发育成精细胞和卵细胞的过程中,其不同点是

    A. 生殖细胞的数目   B. 核DNA分子含量

    C. 子细胞的数目   D. 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人体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等血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造血干细胞形成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一般是可逆的

    B. 造血干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而实现自我更新

    C. 理论上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D. 红细胞因细胞衰老导致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 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

    D. 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表达造成的,与环境影响无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为了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6∶8∶6,该同学感到失望。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A. 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 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 继续重复抓取,保证遗传因子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

    D. 将某桶内的D配子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 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 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 因为各细胞的体积大小不同,所以物质运输效率不同

    C. 因为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完全不同,故形态、功能不同

    D. 因为各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所以细胞全能性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正常情况下,在以下人体细胞中,能或可能找到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Dnase酶和Caspase酶被激活,Dnase酶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酶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Dnase酶、Caspase酶被激活,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

    B. 生物体在发育过程中能通过信息交流表达机体固有的凋亡相关基因

    C. 癌细胞结构改变,可能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

    D. 吞噬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豌豆是一年生植物。将基因型为杂合子高茎豌豆种植下去,连续自交,第四年的时候,子代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A. 1/8   B. 7/8   C. 7/16   D. 9/1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假设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它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依据下列杂交结果,P:紫花×白花→F1:3/8紫花、5/8白花,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应该是

    A. PPQq×ppqq   B. PPqq×Ppqq   C. PpQq×ppqq   D. PpQq×Ppqq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如表所示(“+”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根尖1~3 mm处

    根尖1~3 mm处

    根尖5~7 mm处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 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

    D.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一动物体内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过程只能发生在睾丸中

    B. 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皮肤生发层或睾丸

    C. 甲、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D. 乙、丙细胞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为甲的二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时期发生二次DNA的复制

    B. AC段和NO段形成的原因都是DNA的复制

    C.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LM段

    D. GH段和OP段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正常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现在发现人群中有极少数的染色体组成是XXY。一患者父母正常,非近亲婚配,其他子女完全正常,无类似异常。假设所有个体有丝分裂均正常进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导致XXY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

    B. 导致XXY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产生了异常的精子

    C. 若患病原因是产生了异常卵细胞,则该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 若患病原因是产生了异常精子,则该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

    A. 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 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Ⅲ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 Ⅰ-1、Ⅰ-2、Ⅱ-4 必须为杂合子   B. Ⅰ-1、Ⅱ-2、Ⅱ-4 必须为纯合子

    C. Ⅱ-3、Ⅱ-4必须为杂合子   D. Ⅱ-2、Ⅱ-4必须为纯合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 连续自交,后代性状能稳定遗传

    C. 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 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人体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B. 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胚胎期,衰老和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C. 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D. 细胞的生命历程会受到环境影响,如冻疮就是低温条件下的细胞凋亡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总结了有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四分体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B. 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D. 4个四分体中有8对同源染色体,16条染色体,32个DNA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精作用过程有利于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B. 受精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的过程

    C. 受精过程中精卵融合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

    D.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人体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 细胞内一定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D.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 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6

    C. 子代共有5种表现型   D. 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白血病简称血癌,据报道,近年来儿童中白血病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某儿童医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到该医院就诊的白血病儿童患者中,90%的家庭曾进行过豪华装修。家庭装修过程中使用的装修材料中含有的苯、甲醛等有害物质是使儿童患病的直接因素。

    (1)致癌因子的类型除上述所示种类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造血干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物质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3)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3、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4、6 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 h后,检测并统计肺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图1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表达Bax蛋白)、凋亡基因Bel­2(表达Bel-2蛋白)的表达,结果如图2所示。

    ②分析讨论:

    a.图1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1、图2表明: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趋势时,将会诱导癌细胞凋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1是某雌性动物(2N=4)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图2是该动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图3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中某指标Y的部分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①至④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②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一定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

    (3)图2中所示的曲线表示____________(填“有丝”或“减数”)分裂该动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图2中的EF段可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__图。

    (4)图3中,若Y表示细胞染色体数且α=2N,则该图可表示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变化曲线。

    ①有丝分裂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

    (5)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AB的配子,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假设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果蝇的灰身(D)、黑身(d)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R)、残翅(r)是一对相对性状,D、d和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纯合的果蝇甲(DDRR)和乙(ddrr),将图1中的F1代与另一果蝇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就果蝇翅形这一相对性状而言,F1与果蝇丙杂交后代中,既出现长翅又出现残翅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黑身残翅个体与灰身残翅个体交配,后代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实验过程中发现,含D的配子存活率是1/2,其他配子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上图1中F2成熟个体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论顺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资源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下表为科研工作者对普通荞麦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性状

    母本

    父本

    F1

    F2实际比

    F2理论比

    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

    49:31

    花柱(长/同长)

    同长

    同长

    63:17

    13:3

    廋果棱形状(尖/圆)

    57:23

    3:1

    (1)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对瘦果棱形状与花柱长短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Ⅰ.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F1中花柱长尖瘦果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Ⅱ. 现有一株基因型未知的花柱长圆瘦果棱的荞麦,研究人员想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即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即为杂合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