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3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右下图为恒温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请据图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3中的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②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氧气浓度最高的是4

    ③正常情况下图中的2不能穿过1进入5

    ④如果该动物的肾小球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5中液体增多

    ⑤3液成分与4液、5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

    A.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B.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C.有2种说法正确       D.3种说法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右图所示, 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上的电位是外负内正

    ③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将失去听觉     

    ④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⑤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的轴突→B的树突

    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小脑、脑干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④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D.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右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刺激D处,产生的兴奋传到E处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右下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健康成年人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间0-t1,产热量大约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在37℃左右

    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会引起体表温度下降,导致下丘脑某些部位兴奋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机体体温调节的结果,此时汗腺分泌减少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也与t1之前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中X、Y、Z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 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不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D.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这属于人体的负反馈调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表示了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B.进食后的2h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2h~3h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

    D.3.5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开始分解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选取健康大鼠,给予某种刺激处理,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增加时胰高血糖素同时减少,说明两者在调节血糖浓度时是协同作用

    B.该刺激可能是注射葡萄糖溶液,也可能是电刺激了下丘脑某个部位

    C.开始刺激后小鼠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快,但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并不加快

    D.先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再检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即可证实胰岛素能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需要完善的是(   )

    ①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②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③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④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4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是影响TSH分泌的因素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

    D.由3号瓶、4号瓶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不会发生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C.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D.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其中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干扰素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重要成分

    B.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C.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

    D.溶菌酶和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不会同时刺激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引发的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N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⑥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C.③⑤⑦          D.②⑤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右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顶芽的生长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

    B.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

    C.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

    D.0~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同一植株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相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不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将琼脂片换成云母片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鞘尖端的弯曲生长,此实验也可在光下进行

    D.实验四琼脂块中生长素进入去掉尖端胚芽鞘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增加一对照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8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及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   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       结构中,即信号在C图中的传递不能由乙传到甲,其原因是               。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C图中的乙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4)已知甲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乙兴奋,当完成一次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该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3分)下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________道防线,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艾滋病病毒攻击图1中的细胞________(填字母)。此细胞在体液免疫中除把抗原呈递给c细胞外,还产生________(填专用名词),这种物质作用于     细胞(填名称),促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_______细胞(填字母)。因此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的能力基本丧失。

    (3)图2中的 _______细胞不但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       

    (4)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7分)下图曲线显示一个人在运动前、运动期间及运动后葡萄糖消耗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的改变:

    (1)解释运动期间葡萄糖消耗量的变化:                           

    (2)运动期间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相当稳定的水平。根据血液胰高血糖素水平的改变,解释此现象。

    (3)在下图绘出曲线以显示剧烈运动期间及其后血液中乳酸水平的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2分)1926年,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降低.因此,把该病称为“恶苗病”。 为了探究“恶苗病”的原因,科学家将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表现出了“恶苗病”症状。据此回答:

    ⑴根据水稻“恶苗病”的症状表现和喷施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的水稻表现,科学家作出的合理推测是                                                  

    ⑵1935年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称之为赤霉素,此时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嘛?       ,为什么                              

    ⑶赤霉素虽然对水稻生产不利,但对造纸原料芦苇的产量和品质是否有影响呢?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芦苇纤维长度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如下图浓度设置为4、8、12、16、20ppm。

    ①从预实验的结果是否可确定赤霉素对芦苇纤维长度有促进作用      ,说明理由          

                                  

    ②若已确定赤霉素对芦苇纤维长度有促进作用,要探究赤霉素促进芦苇纤维长度生长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增设实验组浓度的取值应设在         ppm之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