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C. 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D.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 重用亲信   B. 频换丞相

    C. 分化事权   D. 废除宰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

    B. 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

    C. 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 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这一看法

    A. 客观中肯,切中时弊

    B. 背离事实,无端歪曲

    C. 过于拔高,服务现实

    D. 标新立异,创新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A. 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B. 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C. 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D. 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

    B.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

    C.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

    D. 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市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材料中“王者之制”实行的基础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

    A. 国家走向统一

    B. 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C. 权力趋向集中

    D.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贞观年间,太宗指定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参与政事堂会议。以后又出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种做法

    A. 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

    B. 加强了三省长官的职权

    C. 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 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B.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C.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顾炎武所说的这一“良法”指的是

    A. 先秦的分封制

    B. 汉代的刺史制

    C. 隋唐的科举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不久之后,俄国开始“前行”。这次“前行”的起点是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红楼梦》中贾府长一辈的名字皆“攵”字旁,次一辈的名字为“王(玉)”字旁,最小的一辈是“草”字头,在该书第五十三回有一场宁国府祭宗嗣的情节:“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这一情景与西周哪一制度有直接关系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向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 青铜文明向铁骑文明转型

    D.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周封邦建国

    B. 汉朝行“推恩令”

    C. 秦朝设郡置县

    D. 元朝广设行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 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B. 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C. 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D. 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281:220的投票结果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当时的民主法庭被少数不良分子所控制,民众大多是农民及市井小人。这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是

    A. 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B. 它成为雅典奴隶主专政的手段

    C. 素养低下的人享有国家管理权危害人民

    D. 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成文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材料反映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保护私有财产

    C. 调整公民与非公民的关系

    D. 重视以证据定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从汉至元时期,我国选官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其政治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和政治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等。

    ——引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2)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一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严重后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