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2 题,名著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8年“南马”(南京马拉松)惊艳升级,诸多名胜景点和城市地标纳入路线,形成“史上最美马拉松赛道”。15 公里处,选手们跑出中山门,进入中山陵园风景区,明孝陵、美龄宫、梅花山、植物园、前湖、琵琶湖等知名景点汇聚于此,美不胜收 A 金秋十月,陵园路的梧桐树洒下浓密的树荫,金黄色的梧桐落叶随风      yáo yè ;植物园的金桂和丹桂已绽开花苞,随风送来阵阵      fēn fāng;水鸟栖息在前湖湛蓝的水面上,送来声声婉转的曲调。

    最美的“南马”汇聚起山水城林、人文绿都的芳华,就像      huì jiù了一幅秀美的山水;    B      ;就像创作了一首隽永的怀古诗词。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 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在B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你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  交友典故)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曾说她的诗稿“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中,“高山流水”用了一个典故,在这个典故中,谁善于弹琴,谁善于听琴?

    善于弹琴的是:_________,善于听琴的是:_________。

    (活动二  交友帮手)

    七(1)班组织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计划邀请(2)班任课教师李老师参加。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卡:

    尊敬的李老师:

    我班将于明天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②诚邀您前来观摩并点评。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③拙见 ,衷心期待您④莅临指导!

                  七(1)班

    2018 年 12月 8日

    这张邀请卡中的四个画线词语,哪一个使用不恰当?请指出并改正。

    我选词语 ______ ,应改为______ 。

    (活动三  交友俗语)

    俗话说,“跟着蜜蜂采花朵,跟着苍蝇上厕所”,小明同学不理解这话的意思,请你为他解说,要求在解说的过程中再引用一句意思相同的俗语或名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中,除了《二十四孝图》外,鲁迅先生还提到三本印象深刻的书,分别是《__》、《天演论》和《山海经》。这三本书分别出自篇目《五猖会》、《__》和《阿长与<山海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5)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风清气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可用《次北固山下》一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来赞美。

    (6)《论语》中提到,人可以通过“__________ ,____________”达到“仁”的境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小题。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找出“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中的动词,并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2.下面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用“/”给下面的句子标注朗读停顿。(标两处)

    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______)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

    (3)屠自后断其股(______)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根据文章情节,分别在横线上填充写一字,补充情节。

    屠户遇狼  →  屠户______狼  →  屠户_______狼  →  屠户杀狼

    5.面对狼的胁迫,屠户的形象是有变化的。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屠户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①有一段时期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疑问是这样的:刚刚从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她;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②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们抓了回来。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不过白鸭的叫声却和水鸭一样——这是因为农场的家鸭原是由野鸭驯养而来的,在这段驯养的过程之中,野鸭羽毛的颜色和身体的形状都已大变,但是叫法却还保持原样。

    ③我因此得到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④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⑤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⑥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⑦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上排了一排死白的脸。

    ⑧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为眼前的景象吓得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1.用一句话概括文段④-⑧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2.本文选自《动物笑谈》,说说文段有哪些令人心生笑意之处?

    3.请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4.根据“我”的研究经历,思考我们应具备怎样的科学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①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②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③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④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呢喃,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⑤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⑥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⑦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⑧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⑨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2.“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4.“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有许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无意中遗失了:一棵树的向阳,一碗粥的香甜,一段情的纯美,一种精神的高贵……曾经的那些小幸福呀,填满了我们的内心,悦纳了我们的灵魂,牵扯着我们的思绪。

    请以“重拾那份小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