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这反映了古希腊

    A. 提倡民主排斥专制

    B. 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

    C. 注重法治反对人治

    D. 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A. 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 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 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古希腊语中,"人民"主要指公民;美国宪法起草时所用的“人民”一词原义极为狭窄;光荣革命后,有些英国作者所说的“人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于希特勒而言,则只有纯雅利安人才是真正的“人民”。由此可知“人民”一词

    A. 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扩大   B. 内涵具有较强不确定性

    C. 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 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雅典陪审法庭通过民主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临刑前,苏格拉底说:“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率和权威。”材料最能说明(  )

    A. 苏格拉底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局限   B. 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导致权力泛滥

    C. 苏格拉底的反叛精神和蔑视法律的态度   D. 雅典政治民主是法律公正的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 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B.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 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D. 发放公民“观剧津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前4世纪,雅典官员在任职前要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还要在一年的任期内接受公民大会10次的信任投票,在任期结束时还要接受账目审计。这些规定直接作用是(   )

    A. 维护民主制度   B. 体现法治精神

    C. 实现轮番而治   D. 防止权力滥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最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主权在民

    B. 直接民主

    C. 民主监督

    D. 依法执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公元前45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利克里提议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这说明

    A. 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共活动

    B. 古希腊城邦倡导男女平等

    C. 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

    D. 古希腊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查士丁尼法典》记载:有人雇佣金匠打造戒指,双方适用买卖契约还是雇佣契约?如果顾客提供金料,就是雇佣契约,如果金匠提供金料则是买卖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 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B. 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C. 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D. 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奴隶参与了立法

    B.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C. 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D. 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 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   B. 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

    C. 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   D. 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A. 古希腊先哲

    B. 人文主义者

    C. 宗教改革家

    D. 启蒙思想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 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 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 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 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 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 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 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意大利学者米兰多拉写到:“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否定上帝的绝对权威

    B. 仍然坚持上帝造人的学说

    C. 相信理性使人性升华

    D. 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

    A. 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 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 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

    D. 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 世俗王权的演变

    B. 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的演变

    D. 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 天主教、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B. 马丁·路德强调信仰的重要性

    C. 教会腐败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D. 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教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他……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甚至男人们也开始谈论起他们感情的细微之处。潸然泪下成了时行风尚。”“他”最可能生活在(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大萧条时期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 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 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 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 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犯罪现象比较突出,犯罪类型主要有:财产类犯罪、弱势群体犯罪等。导致上述犯罪类型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长的压力   B. 道德风气不良

    C. 贫富差距的扩大   D. 城市环境恶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观察下图。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海上囚徒”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

    B. 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

    C. 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

    D. 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  )

    A.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 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

    C. 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   D. 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

    A. 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 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 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 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 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统计,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 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 国家行政职能得到强化   B. 政体适应自由主义的需求

    C. 民主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统治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A. 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

    B. 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C. 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D. 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A. 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 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C. 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D. 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有关该条约在以下四国正式生效符合程序的是

    A. 美国总统批准而无需国会同意

    B. 英国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批准

    C. 德意志帝国帝国议会最后批准

    D. 法国总统批准而无需国会同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两国宪法都彰显共和主义思想   B. 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C. 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D. 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后,……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走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三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独待的发展方式”,并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其定基石的。

    材料三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美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有衡”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选定教材中的内容,指定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探究学习的文献法是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

    下面是某位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题与参考书目: 探究课题: 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

    马蒂厄

    商务印书馆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

    玛丽·莫斯特

    中共党史出版社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

    玛丽·莫斯特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陈来

    商务印书馆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詹姆斯·施密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指出2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1879 年,重新颁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城,又是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虽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近代以来,欧美地区相继建立起民族国家。但是,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认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因此竭力削弱他国……制造所谓的“邻国的威胁”,把本国打扮成“受害者”,煽动本国人民仇恨邻国……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改变了20世纪20年代的外交政策,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分析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并概括“一战”的特点。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竞争。”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

    ——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