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材料作文 1 题,名著阅读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创新”的悖论

    唐科

    当代中国,“创新”已被提高到了事关民族复兴的高度。于是,政府自然在推动创新上,居于核心位置。政府投入的加大,也就意味着对创新研究干预力度加大,而过分的干预对创新的影响却是消极的。以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状况:对创新的大力鼓吹和干预,恰恰是导致创新能力偏低的重要因素。这就形成一个悖论――越提倡创新,越扼杀创新。

    为何如此呢?根源在于,创新活动作为人类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有作独特的性质,它需要的是个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依赖于个人的天赋、努力和不可预知的偶然性,而非政府的集中控制。自由主义的大师哈耶克认为:“创新往往并不具有明确的目标,而是人类不断摸索和试错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目标时常会发生变动。推动人们从事未知事物研究的,常常也不是明确和功利化的目标,而是对研究本身的兴趣,政府很难为创新活动提供它所需要的帮助。”因此,对于创新的集中计划与指导,恰恰违背了创新活动的本质。创新的最有效方法,是把更多的自由留给个人,由“自生自发秩序”去决定谁的成果能推动社会进步。

    国家操控创新活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它规定的目标过于确定化。近年来,种种所谓“创新计划”,都有极为具体的目标,并有对成果的明确要求和完成期限。在这种指挥棒的带动下,研究人员所从事的活动,也失去了创新活动所应有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而是全力集中于发表论文这一极为明确的目标了。往往是被冠以“创新”美名的低水平的“成果”自然遍地开花,具有了更大的欺骗性,其造成的损失也更不易被觉察。

    中国历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这使我们办成了不少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无法办到的事。但是这些成果的取得,可能是以丧失更有创新性的成果为代价的。科研人员只能根据国家的需要来从事研究,而国家集中控制下的研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只能着眼于那些目标明确的、已知的项目,模仿和赶超,而离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有很大距离。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需要的是超越而不仅仅是模仿,这就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更能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了。当然,崇尚个人自主并不是排斥合作,反对组织。其实真正有效的组织,是建立在人类自愿结合基础之上的。而国家由于具有强大的权力,在干预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对个人的强制,从而扼杀创新的机会。以创新之名压制创新,创新的悖论并不是血雨腥风的,但造成的损失也许更为严重,而且这种损失是隐蔽的,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了。

    近来,有些学者把创新能力视为一种软实力,这是很贴切的。因为这个“软”字恰到好处地揭示了创新的关键:创新能力的进步,依靠的不是“硬”性的措施和命令,而是要有赖于有利创新的“软”环境的建立。无疑,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选自《读书》,有删改)

    1.概括“创新”悖论的具体表现。

    2.从本文看,应该如何创新?

    3.有学者视创新为一种“软实力”,你如何理解“软实力”的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神 奇 感

    英·毛姆

    ①一整天我都在沿江而下。张骞曾追溯过这条河的源头,他行驶无数日之后,才到达一个城镇:他看见那儿有一个年轻女子在织布,一个青年正牵着一头牛到河边饮水。他问这是什么地方,少女将手中的织梭朝他扔去,叫他拿回去问星象家严君平,便会明白到了何处。他果然这样做了,君平立即认出那是织女的织梭,并进而声称,他在张骞手接织梭那天的同一个时辰,看见一颗星宿犯位,闯进了织女星与牵牛星之间。于是,张骞才明白自己已经上溯到银河尽头了。

    ②自然,我没有行驶那么远。整整七天,我雇的五个划桨手站在船舷边不停地划桨,此刻我的耳边还仿佛听见桨柄支在木桨架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单调声音,船不时经过浅水河面,擦着河床的石头轧轧作响,船身也在晃动。这时两三个桨手把毛蓝裤管直卷到膝盖,从船舷翻身下水,吆喝着把平底船掀过浅滩。有时我们驶到激流要津,这虽然比不上长江里的惊涛骇浪,但河水湍急,需要召唤纤夫来拖这帆船。我们一齐下船,帆船在叫喊震天的号子声中突破激流,又进入风平浪静的河面。

    ③现在夜深人静,我雇的船夫一齐挤在我们黄昏停泊后才收拾出来的前舱里,呼呼沉睡。竹席搭在三根木拱上便构成了我一周来的起居室和卧室。一端用假型板封住,木板草草拼上,板间漏出大条大条的缝隙,吹进嗖嗖的寒风。另一端是船夫住的地方,这些健壮的粗汉,白天划桨不停,晚上呼呼大睡,掌舵人也在其中,他从早到晚站在一条当作舵的长桨旁边,穿一件褴褛的蓝布长衫,套上一件褪色的灰布棉衣,头上缠一条黑布帕。除了床,我的舱室内无一物,一只像是盛汤用的浅钵里燃着木炭,因为天很冷;一只装着我的衣物的箱子当了我的桌子,一盏马灯悬在拱木上,随着水的晃动轻轻摇曳。船舱顶篷很低,连我这样个头不高的人都只能勉强直起身。(我以培根的话自慰,高人同高屋一样,顶头常遭殃。)沉睡的人中有一个开始更加大声地打鼾,大概是吵醒了旁人。我听见说话的声音,但很快又归于安静,打鼾的也停了,我周围又陷入一片寂静。

    ④这时我突然感到,我一向追求的神奇气氛就在面前,几乎逼近我的身躯。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像是艺术给人的特殊魅力,但这种离奇的感觉只可意会完全没法言传。

    ⑤我一生中常常遇到离奇的情境;但只在回顾之际,将它们与我认为的神奇事物相比,才会显得不同寻常。当我和一位倾国倾城的女演员跳过舞,或穿过了挤满伦敦名流的大厅之后,我才会意识到那也许是了不起的经历。在战斗中,当我不处于巨大的危险,我可以津津有味地观察周围的事态。我曾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向太平洋上的珊瑚岛驶去,那景色的美妙使我心旷神怡,但只有到后来,喜悦之情才会同神奇之感携起手来。真正使我感到神奇的境遇,别人会认为没有多少神奇可言。我记得那是一天晚上,我在法国布列塔尼海边的一间茅屋里打纸牌,隔壁房里一个老渔夫奄奄待毙,女主人说他会随着潮退而断气。屋外是暴风雨,狂风扑打着窗户,这位在海上饱经风霜的老斗士的最后时刻似乎与此番情景相宜。巨浪冲向岩石,撞击出雷鸣般的轰响。我忽然感到一阵狂喜,明白那便是神奇感

    ⑥而现在,同样的狂喜攫住了我,神奇感又一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眼前。来得如此突然,真叫我迷惑不解。我不知道它是从马灯投在竹顶篷上的阴影里爬出来的呢,或是从船舱敞口可以瞥见的河面上飘过来的?我好奇地走到船尾,想弄明白这不可言喻的欢乐是什么造成的。沿岸停泊着六七条木船,桅杆高耸,表明它们是上水船。每条船里都静悄悄的。船夫已入睡很久了。夜并不漆黑,尽管天上有云,却是满月之夜,只不过罩上朦胧月色的河面显得有些阴森。对岸的迷雾模糊了岸上的树木。这的确是一幅令人销魂的夜色,但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也不存在我所探索的东西。我折身回舱。等我直入竹篷舱内,造成那一切显得非凡离奇的魅力消失了。唉,我太痴,为了探索蝴蝶的美的所在,竟然将其撕成了碎片。不过,我仍然感到我的船舱,盛炭火的浅钵,那盏马灯,甚至包括我的行军床,都还残留着一丝儿欢愉。我不可能以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它们了,因为我曾在一瞬之间体验到它们的神奇。

    1.有人认为第①段与后文关系不大,有人认为这正是一个西方作家在叙述中国见闻时独特的视角。你认为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阐述本文的结构思路。

    3.第⑤段写老渔夫去世时作者感到一种狂喜,推断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4.探究本文 “神奇感”的具体意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这就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和。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礼不仅仅包含宗教仪式,而且包括各种典章制度;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朱光潜先生说:“中国儒家从礼乐这两个概念推演出他们的理想国,作者基本上是从政治观点来考虑美育的。”日本学者今道友信在《东方美学》中把儒家的审美文化称作为典礼文化,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因此,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尽管后来的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反过来又束缚了文艺的发展。这一点,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写就的《摩罗诗力说》曾予以全面地批判与审理,但是强调美善一体,审美与文艺必须有特定的社会伦理内容,却是有其合理价值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社会国家来说,审美文化如果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而只是某种娱乐工具,那就不但在现实上造成失误,而且也会人为地导致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断裂。在中国文化中,禁锢与放荡是一对孪生兄弟,人们在指责中国文化“存天理,灭人欲”的时候,也不应忘记中国的纵欲主义是世界未曾有的,《金瓶梅》这样的作品产生于中国古典时代不是偶然的。中国几千年小农意识中受压抑的物欲在审美文化上的表现便是感官肉欲的泛滥。摈弃理性,提倡感性主义,只会导致低级的官能主义。如今,“过一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这些社会话语隐喻了人们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地摊文化便是这种心态的审美幻化,严肃文艺的衰颓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也就势所难免了。

    1.概括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其出现过的错误倾向。

    2.作者认为文学艺术和审美文化应该发挥哪些功能?

    3.根据材料,你认为造成当今“严肃文艺的衰颓”的原因有哪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在下面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随着大量先秦时代的典籍陆续出土,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②鲁迅作品最先征服你的便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     的呼告。

    ③近几年各大媒体秉承传播社会正能量原则,报道大量维护社会正义而     的平民英雄。

    A. 甄别   穿云裂石   见危受命   B. 甄别   振聋发聩   见危授命

    C. 鉴别   穿云裂石   见危授命   D. 鉴别   振聋发聩   见危受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诗句中,与“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B.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C.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D.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采访某知名作家时说:“您的这张玉照的背景是东吴大学,想必那里是您文学创作的源泉之地吧?”

    B. 前天从挚友那里获悉您于上周在百忙之中已惠书一封,今虽未收到,但鄙人已深感足下之款款深情。

    C. 假期结束,李馽把与驴友一周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制成影集,每人赠送一册,并写道“李馽敬赠”。

    D. 您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中的一得之见,于我这些后生晚辈而言都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阅读之始,我们由文本之外进入想象。我们尝试着搜集足够的信息来感知文本。        

                      ,但是找寻的意义较为肤浅,只有宽度而无深度。

    ①所以我们利用一切可得的线索来生成意义

    ②但它也是我们与自身对话的肇始

    ③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文本世界中

    ④虽然我们尽可能找到了许多线索

    ⑤虽然这种猜想并不可靠

    ⑥因为可供形成理解的信息很少

    A. ④②③⑥①⑤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⑥①④②③⑤   D. ③④②⑥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滕王阁的一组是(  )

    ①.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②.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③.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④.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悖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②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③寻进兵部右侍邓,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迭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④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邗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一项是

    A. 历按苏、松、顺天       按: 查究

    B. 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  敕:皇上的诏令

    C.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     状:情况

    D. 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参赞:协助谋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 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C. 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 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⑵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4.请概括第二段郭宗皋治军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唐人歌诗,其 于 先 世 及 当 时 事 直 辞 咏 寄 略 无 避 隐 至 宫 禁 嬖 昵 非 外 间 所__应知 者 皆 反 复 极 言 而 上 之 人 亦 不 以 为 罪。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此下张祜赋《连昌宫》等三十篇,大抵咏开元天宝间事。李义山《华清宫》诸诗亦然。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笔记》)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文中的“李义山”指的是____(填人名),其号是____。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唐代诗歌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南宋·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①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逋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 ②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1.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请比较这首诗的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在写法上的异同。

    2.题目中的“野泊”二字是怎样串起诗歌内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有人说,人生需要细致规划,漫无目的是不可取的;也有人说,人生规划过于细致,会对乐、痛的美感体验荡然无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三国演义》中,张飞常因嗜酒败事,如他在安喜县鞭督邮致使刘备逃匿,在瓦口隘险被张岱生擒,在阆中鞭打末将遭杀害。

    B. 《阿Q正传》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为了革命,砸了静修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C. 《茶馆》中,“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这句愤激的台词中宣泄的是秦仲义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

    D. 《家》中,觉新在专制和压迫面前,因处于“长房长孙”地位,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先后失去梅表妹和妻子瑞珏。

    E. 《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每次想起海洋时,总把它作为一个竞争者或者一个去处,甚至当作一个敌人,对海洋并没有什么好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简答题。

    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这样描述: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难怪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正因他的一件事我为难,要请教别人去。如今遇见姐姐,真是天缘巧合,求姐姐指教。”

    此处的“姐姐”是谁?“他”又是谁?“正因他的一件事我为难”是什么事?

    ⑵歌德评价哈姆莱特时说:“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

    请概括哈姆莱特“没有坚强的精力”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