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贪婪(lán)   狭隘(yì)     美不胜收(shèng)

    B. 倜傥(tì)    嘹亮(liáo)   饥肠辘辘(jī)

    C. 草垛(duò)   坍塌(tān)    惊慌失错(cuò)

    D. 抽噎(yè)    附和(hè)     刨根问底(pá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体市民积极建设,为把我市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城市添砖加瓦而努力。(将“建设”改为“参与”。)

    B. 该产品之所以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在于它具有成本低、质量好。(在句末加上“的优势”。)

    C. 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将“集资铸成”与“提出倡议”互换位置。)

    D.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问题逐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删掉“逐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云——单骑救主(《三国演义》)

    B.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水浒传》)

    C. 贾宝玉——怒摔灵通宝玉(《红楼梦》)

    D. 孙悟空——大战流沙河(《西游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情形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师对迟到的同学说:你说说迟到的原因吧。

    B. 售票员对排队买票的游客说:请大家不要插队,注意素质啊!

    C. 图书管理员对借书的同学说:书弄坏了,你可得赔偿。

    D. 校长对前来参会的专家说: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指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       ;青春是一面旗帜,       ;青春是本教科书,      

    A. 她燃烧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她呼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她洗涤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B. 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C. 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D. 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激情   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她陶冶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对《夜雨寄北》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包含太多的无奈和苦涩。

    B.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C.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D. 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按课文原文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秋词》)

    (2)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则》)

    (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论语十二则》)

    (4)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6)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潼关》)

    (7)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诫子书》,回答下列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淫:______

    意: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诸葛亮给了儿子怎样的劝诚?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匾额》,回答下列小题。

    匾额

    ①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②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③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望舒认为,匯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

    ④《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

    ⑤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长、研究员齐心说,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原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1.选文第②段介绍了关于匾额的哪些内容?

    2.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棚上家国、梁柱间文脉”,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

    3.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______)

    (2)厦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日“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______)

    (3)《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______)

    4.匾额在历史上所起的“民间旌表制度”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回答下列小题。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①我小的时候,总爱把作文写得与众不同。王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读我有漏洞也有一点新意的作文。

    ②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当然是甜的了,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慢慢的,咸味和涩味就涌上心头。

    ③下课以后,同学们的神气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那时候我们刚学过一篇关于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全班同学好像结成了孤立我的统一战线,跳皮筋,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又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拨呢!我和谁说话,她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然后故意跟别的人大声说笑,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④在我幼小的心里,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怎么办呢?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从此不要把作文写得那样好。我开始挺随意地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果然,王老师不再念我的范文,同学们也和我相亲相爱。正在我很得意的时候,王老师找我了。“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我执犟地保持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而是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那我的处境就更糟了。

    ⑤王老师苦口婆心地开导我半天,于是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地写作文,王老师是满意了,可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我小小的脑筋动了又动,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它们的时候,大伙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只提一个名字:毕淑敏。

    ⑥我小心翼翼地说:“王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了吗?”“噢,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王老师说。“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什么事?你说好了。”王老师的眼睛明亮地注视着我。

    “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

    ⑧“为什么,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一篇无名氏写的东西吧?”王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⑨我知道王老师会这么说的,要说服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谁的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了。我也好给我自己的作文提不足之处……”

    ⑩我说的都是实话。只是最重要的理由我没有说:我想为自己求一份心灵的安宁。“你说得有一些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王老师沉吟着答应了。那天下午的情形,一如我小小的心所预料的。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以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

    ⑪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少年人的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却养成了我勤奋不已而又淡泊名利的性格。

    (文章作者:毕淑敏)

    1.请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老师念“我”作文时“我”的情绪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用文中词句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最初当然是甜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情像颗怪味豆”?

    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我”请求老师在读作文时不念自己名字的理由有哪些?

    4.怎样理解第⑤段“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一句中“精神的炼狱”的含义?(炼狱:比喻人经受磨炼的艰苦环境)

    5.被老师读作文的事情,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冬天的温度》,回答下列小题。

    冬天的温度

    冷空气突表、天气骤冷。居民纷纷换上冬衣、行走在城市街头,满眼都是臃肿的路人,似乎突然之间,街道也变得臃肿起来。裹着厚厚的羽绒衣,行人依然紧缩双手,步履匆匆,不乐意长时间呆在户外。

    ②中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到小区,见保安身穿大氅(此处是“外套”的意思),像一样挺立的石雕守卫在门岗前。

    ③儿子问:“他们不冷吗?”我说:“没有人不感觉到冷。”“他们为什么不躲进屋?”“这是他们的工作。”我回答。儿子沉默了。依往日习惯,儿子会有谢谢之类的话,今天却没有。走出门岗不远,阵冷风装来,为避开风的凛冽,我扭回头,恰巧看到风掀起了保安的衣角,保安的大氅下,套着的竟然是薄薄的一层毛衣。

    ④回到家中,儿子把他的玩具一个个藏进被褥,我问儿子捣什么鬼,儿子说玩具也怕冷,给它们保保暖。一会,儿子说:“爸爸,给保安送些衣服好吗?”我的心颤了一下,我故意问:“那么多保安我们送得完吗?”儿子又说:“小区也有很多人啊,每人送一件,他们穿很长时间呢。”

    ⑤我答应了儿子,从衣橱找出去年的保暖内衣和羊毛衫,陪着儿子走出家门。来到楼下,我让儿子去送,我站在楼角远远看着。儿子双手捧着衣物,走到保安身边,用双手举起衣物,保安愣了,他弄不明白儿子做什么,但是很快,保安接过衣服,夹在胳膊下,空出一只手,庄重而严肃地给儿子敬了个标准军礼。

    ⑥儿子回到我的身边,像完成一件艰巨任务似的欢快起来。下午送儿子去学校时,从保安的眼神里,我读出一种感动。

    ⑦下午放学,儿子从学校里带回一只50厘米长宽的纸箱,上面写着:天冷了,他们却站在寒风中!!!回到小区,把它高高贴在门口,用手压了又压,保证不会被寒风吹掉才回去。

    ⑧第二天,我们路过小区门岗,十几名保安列出整齐的队列,由保安队长带领着,齐刷刷向我和儿子敬礼。保安队长说,一个晚上,他们就收到小区居民送来的几百件衣物,三年也用不完啊,感谢,感谢,实在感谢!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

    ⑨去学校的路上,寒风依然,我问儿子还冷不,儿子说,天冷,我不冷。

    1.根据提示,按故事发展顺序,在横线上填相应的事件。

    儿子发现保安衣服单薄→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保安列队向我和儿子敬礼

    2.第①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4.说说文章标题“冬天的温度”有哪些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题作文。

    (1)命题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做错事后的悔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半命题作文。

    小时候,故事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存在,我们习惯于在母亲温柔的讲述声中睡去,在香甜的梦乡中寻找它的身影:我们追寻它的存在又怀疑它存在:我们为它流泪也为它欢笑。

    有时候我们感到它传递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从来没有的事,而是种精神、一种心灵的启示。

    请以“那故事,令我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作作文纸的第一行。②叙事具体,感情真挚。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