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6 题,探究题 2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十月的合肥,到处飘散着桂花香气。这个事实说明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几年安徽省在中部崛起的浪潮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以下是四个市具有代表性的建设项目及内容,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芜湖:汽车组装    B.铜陵:金属冶炼   C.淮北:布匹纺织   D.阜阳:铁路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最好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D.分别加入蒸馏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空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肥皂,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已知该种汞原子的相对质量为201。其中 质子数是80,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01        B.121        C.80        D.28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酒精 + 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氢气 + 氧气水         D.氯化氢 + 氨气氯化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目前,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将化工厂迁往郊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不是

    D.分子比原子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作出结论     D.设计实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右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

    C.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C.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6 题
  1.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集气瓶底事先要装少量水,目的是           ,在书上的演示实验中还有                (写一个)实验,集气瓶中也放少量水,其目的是             

    (3)铁丝燃烧实验若没有成功,你认为可能的操作原因会是               。(写一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           )。

    氯酸钾制取氧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物质中①洁净的空气②自来水③雪碧④液氧⑤稀有气体⑥水银⑦呼出的气体⑧铁水⑨氮气⑩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其中,纯净物中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填序号):

    (1)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2)X=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从结构示意图看,A粒子和另外三种粒子明显不同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今天是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日,科学探究小组来到实验室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小组成员准备练习制取和收集氧气,实验员为他们提供了下列装置、仪器和药品。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字母标号)做气体发生装置;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那么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某同学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时没有先           ,再             ,结果发现水槽中水快速进入导管(水还没有进入试管),为避免事故发生,你给这位同学的建议是                 

    (2)如果利用上述装置中B和E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B装置在实验前要先         ,再装药品,请写出检验方法:                     

    (3)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现用两者制取二氧化硫,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A”或“B”);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硫时,导管的下端应放在(填“a”或“b”)处,其目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小雨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晴: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晴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雨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晴的理由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                  都没有发生改变,而改变的是       ,本实验仅验证了其中一个特点。

    (2)写出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据此,可否猜想出本次实验中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2 题
  1.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一;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二。由实验I两个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也有同学认为是烧杯壁上的某种物质掉落到B烧杯中产生的,请设计实验验证: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还设计了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华在家中做蜡烛燃烧的实验,他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该气体燃烧会产生蓝色火焰)。

    猜想二: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猜想三:              

    (3)[设计实验方案]小华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将长玻璃

    导管插入焰心,在玻璃导管中间位置用冰袋进行冷敷,再在另一端进行点燃,观察现象。

    (4)[现象与结论]

    如果猜想一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猜想二正确,现象应是                    

    (5)[分析与评价]

    猜想二观察到的现象一定能证明导出的就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吗?           。理由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