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连线题 2 题,单选题 19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举头铁索(铁线)路行空(横空),电气能收夺开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诗中所赞叹的是

    A. 高架铁路   B. 化学工业   C. 电报电话   D. 火车的发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 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 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 苏州

    B. 重庆

    C. 上海

    D. 沙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 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其中,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在当时诸多的“卫星”中特别耀眼,以官方新华社、《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种媒体曾对之作了大量的报道。引发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思想根源是

    A. 1958年总路线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三大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在目前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 瓷器国内市场狭小

    B. 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 海外商运业的发展

    D. 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初,清政府颁发《钦定大清商律》“商人通例”,其中第3条规定,女子于法定之场合,得营商业,但必须呈报商部;第4条规定,妻得夫之许可书,且呈报商部,得营商业,但夫于妻之债务,不能辞其责。这说明

    A. 洋务企业出现多元化

    B. 清政府传统观念发生重大改变

    C. “法律为本”思想深入人心

    D. 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繁荣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朝“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A. 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B. 缓和社会矛盾

    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扩大地主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一种商业凭证)。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材料表明,明初商人从开中法的实施中得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是

    A. 获得边境军需物资的垄断性经营权

    B. 获得政府给付的高额运输费用

    C. 获得政府特许的日常必需品专卖权

    D. 获得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机会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希望。

    ﹣﹣哈乔•霍尔本,1951年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西方世界如今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世界其余地区不得不模仿西方。正是西方的方式,信仰和目标已为人们所接受,并被用来同西方的控制作斗争。

    ﹣﹣F.L.K.胡斯,1953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全球和地区两个角度概括指出“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含义及其成因。

    (2)材料二中讨论“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

    (3)指出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及作者的主要着眼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德正德以后,欧洲殖民者东来,中国优良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运往欧洲市场,欧洲殖民者为了支付与中国贸易的差额,运进了大量的白银,这就使正德以后的银币使用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国班匠普遍征银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政府就废止了双规办法,一律以银代役。该年工部题准:“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为始,将该年班匠(工匠)通行征价类解,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仍备将各司府人匠总数查出,某州县额设若干名,以旧规四年一班,每班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淘金人纷纷涌向德国境内的金银矿山,尽管许多矿山已经资源枯竭,但他们仍然拼命挖掘。1460~1530年间,中欧的银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除了争取更多的对外贸易顺差和搜刮金银器皿,并把它们熔化及鼓励开采金银矿外,政府还设法让金银铸币的成色降低。16世纪前半期,英国就采取了这种做法,使英国硬币的含银量在短短的8年内(1544~1551年)跌到接近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在15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据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后期“一律以银代役”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市场中的金银流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A. 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 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

    A. 宣扬中国的国威

    B. 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C.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D. 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这反映了

    A. 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 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

    C. 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 “海禁”政策使湖丝只能经广东出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 不受官府控制

    B. 由官府控制

    C.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多次重大会议,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以下会议和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二届三中全会——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B.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十五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单位:元)。图中1985年之后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 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台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 中共“一大”纲领   B. 中共八大决议

    C. 《共同纲领》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观察下列图表,其中甲国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创造“天、地、人、水”和谐典范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井渠         D. 灵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

    A. 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 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 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 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卢作孚于1926年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章程曰: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材料体现的卢作孚的经营理念主要是(    )

    A.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        B.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C.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D.关注员工的价值,以人为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大阶段的分水岭

    B. 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

    C. 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规范;1924年民国教育委员会主张女学生“应依章一律着用制服”“袖必齐腕,裙必齐胫”。现在的大众传播媒介上经常出现女性健美、体操、游泳、跳水、选美比赛以及身着泳装的时装模特儿的形象,甚至连“比基尼”也被国人接受了。上述变化说明   ①女性服饰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②男女平等在服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③社会环境对女性服饰变化有了更多宽容与理解  ④服装的实用性日益成为社会时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作者强调的是

    A.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B. 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的关键

    C.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D.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的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4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但在19世纪结束之前,由少数发达国家强行推进的全球化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统治上。

    ——摘编自【英】查尔斯·欧蒙《全球化和地区开发》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

    ——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末期欧洲人开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50年代,清王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又遭到大平天国运动冲击,赔款及军费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清廷办捐输(卖官)、运饷盐、拨丁漕、征地丁、提关税、收杂捐、铸大钱、发票银等手段并用,仍无法弥补庞大的军需开支。咸丰三年,清廷在北京试行向商铺征税,导致商人不满,试行不到五天即告失败。随后,清军将领在江苏扬州开设厘金局,向米行“劝谕”助饷。咸丰帝批准地方督抚自行“就地筹饷”,在苏、湘、川等省试办,各地纷纷效仿,至1862年已基本推行于全国。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厘金又变为正式税收、新商税,成为晚清和北洋军阀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支柱之一。但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到处设卡抽厘,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至1931年才被裁撤。

    ——摘编自田志明《略论厘金制度的创行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厘金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行厘金制度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