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在写意油画的创作中,必须重视画家情感的表达,既包括我国传统的审美精神,同时也包含画面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质。油画所重视的是在实物描绘的基础上寄托画家的情感,这并不局限于描绘对象自身所具有的形态造型。画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体会描绘对象的美感,这种创作方式既会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进一步诠释现代文化观念。在现代油画的创作中,写意油画已经逐渐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作品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画面语言,在有些看上去十分简单的画面中也会存在较多的细节处理。画面的表现从构图与颜色等方面都会采用各种技法,具有中西结合的韵味,不仅仅能够展现出画面具有的厚重感,同时也能够充分表达出我国传统的写意精神。

    油画具有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的是油画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画家更愿意表达个人的主观色彩,这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流露,试图通过绘画来展现真实的自己,这并不是单凭分析与研究客观事物就能够实现的。油画的创作与其他绘画有所不同,呈现出的画面并不是客观存在事物的再现,而是画家通过抒发与记录自己的感情,赋予了客观存在的事物更多的主观性因素,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多比较优秀的作品。在写意油画的创作中,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叫作借物抒情,能够借助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油画中的客观事物与画家的内心情感进行深度的融合,能够发现西方艺术与中国文化存在的基本区别,这是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家一直以来追求的最高境界。

    油画造型的构造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画家更愿意在传统的绘画方式下融入西方的绘画技巧,同时也会在绘画中添加一些个人的生活经历,这样就能够形成比较独特的风格。画家在油画创作中的造型构造一般会与自身的修养和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不断地摸索,展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我国著名的画家林风眠在油画创作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会有一些留白,这是目前比较常见和普遍的构图方式。林风眠最典型的作品就是《秋艳》,在这幅作品中,颜色的运用十分大胆,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色彩,也能够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变化,体现出画面具有的层次感,也会给欣赏者带来一定的厚重感。油画的创作即使是十分简单的,也需要深入研究画面的细节,这样才能够发现许多从表面上看不到的亮点,这也是它耐人寻味之处。

    (摘自《美术学刊》2017第9期,马玲《中国写意油画中的现代审美意识探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写意油画创作中“画家情感的表达”不仅是指画家内心情感,而且包括我国传统审美精神、画面自身特质等。

    B. 画家通过抒发与记录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更多的主观因素,就可以形成优秀的作品。

    C. 油画造型的构造其实就是画面上景物的布局,比如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就特别注意留白技巧的运用。

    D. 中国写意油画作品既采用传统的绘画方式,又融入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因此才具有了中西结合的韵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重点阐述了写意油画创作中不但要注重各种技法,还必须重视我国传统的审美精神的表达。

    B. 文章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关于重视画家情感表达的话题,重点阐述了"借物抒情"这一油画创作中的常见表现形式。

    C. 第三段运用林风眠油画作品《秋艳》色彩运用的例子,阐述了油画创作不可忽视细节,意在论证油画造型构造的重要性。

    D. 文章分别从写意油画创作中的文化观念意识、表现形式意识和造型意识等三个维度层层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写意油画中的现代审美意识这一论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意油画要重视我国传统写意精神的表达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抛弃现代文化观念和来自西方的绘画技巧。

    B. 油画创作中画家通过绘画展现自己,赋予了客观事物更多的主观性因素,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可见画中的实物是什么并不重要。

    C. 现代画家愿意融入西方的绘画技巧,在绘画中添加一些个人的生活经历,充分展现了现代画家对审美价值的高度追求。

    D. 在作品中融入现代审美意识、传统文化和绘画主体的情感与技巧,是中国写意油画作家们共同的审美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余凯

    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縮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车,逃一般的飞驰而去。

    “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问。

    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到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咦!你长脾气了!”妻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的时候,妻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说。

    头顶上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瓮声瓮气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言辞的法官。

    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梗着脖子趁机掩饰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你到底想怎样?”

    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昨晚,他帮一个住户安装好最后的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就往回赶。他的家在农村,距离城里有十多公里路,每天他都这样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城里和农村。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心里清楚,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在小店门口买了营养品,骑到了那个坑的路口,他没有再笔直往城里的方向骑,拐向了村口的路。

    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上,一个老太太正端着一碗稀饭坐在门前喝着,他径直走了进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事故?”

    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啊!”

    “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

    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事故?”

    李婶端着碗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

    “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他涨红着脸问。

    李婶抹着嘴边的米汤,说:“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要我昨天过来修电路的,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

    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你是张木匠吗?”

    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我是——”他试探地说。

    突然电话里就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电话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拨通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晚上撞了你的人——”

    “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

    “嗯!”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就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上,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如镜面般湛蓝的天空平展展地延伸着。

    (选自《长沙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坑”开头,揭示了主人公隐隐作痛的复杂心理,也起了设置悬念的作用。

    B. “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这样一句阻止妻子多嘴的话,既表现了主人公作为一家之主的威风,又表现了他化被动为主动的机智。

    C. 得知前夜夜里被撞的人是张木匠之后,“他涨红着脸”问了一句“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表现了“他”的愧疚和担忧。

    D. 小说以主人公下了摩托车蹲下身盯着坑开头,以带去水泥与黄沙拌好并填平坑结束,既突出主人公的美好品质,又照应了题目和开头。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特点。

    3.小说以“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取材于刘慈欣《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

    材料二:

    吴言:对于科幻文学评论您有什么建议?

    刘慈欣:现在文学界对包括科幻在内的类型文学的评论,都是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语境和框架。不可否认,所有文学体裁都有共性,但不同的文学类型也有自己的规律,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类型文学不是恰当的评论方式,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和语境来评价,包括我的小说在内,相当一部分国内和国外的科幻作品将一无是处。比如说,传统的文学评论认为,文学是人学,由此推论包括科幻文学在内的类型文学中的那些类型元素,如科幻中的科幻创意、侦探中的推理等,都只是提供了一种背景、平台和工具,最终目的是用来表现人性的。事实上不是这样,这些类型元素就是类型文学本身的目的,比如在科幻小说中,环境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种族,都可能成为与人物一样的独立的文学形象。有许多主流文学作品都有大量的科幻元素,比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戈尔丁的《蝇王》、奥威尔的《1984》等,这些都是很经典的作品,但一般不被当成科幻小说

    (取材于《星空的奥妙——刘慈欣访谈》)

    材料三:

    在人们开始带有某种乐观的倾向去关注中国科幻创作时,我们更应该反思那些制约中国科幻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其实是多方面的,比如,一直以来我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积极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缺失,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从科幻的社会教育意义来说,《三体》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国内科幻界为数不多的较高质量的科幻作品中,像更关注科技伦理问题的王晋康等人的一些科幻小说,也是颇为值得重视的。科幻作品对科技伦理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是未来中国科幻创作另一个值得鼓励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刘兵《<三体>现象与中国科幻》)

    材料四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本土科幻原创力量的薄弱,作者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很有限,大部分中青年作者又长期陷于《科幻世界》杂志体系,造成科幻文学一定程度的小众化、边缘化。缺少或没有专职作家,这个问题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其他的类型文学。以校园在读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作家在刊物上成名较早,但到了而立之年又大部分因为生活、工作等压力销声匿迹,中年作家“留守”的寥寥无几,“留守”的作家刘慈欣以一人之力用一个大部头作品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但却由于中国科幻力量的体量小和结构性失衡而形成后继无人的窘境。

    (摘编自《中国科幻图书出版的初步考察》)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关于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流文学一般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更多的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B. 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科幻文学都可以进行探讨,只不过是在时空上拉开距离以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C. 主流文学认为文学是人学,所以作品中的所有“元素”最终要服务于表现人性;而科幻元素则是科幻文学本身的目的。

    D. 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有很多共性,但许多含有大量科幻元素的主流文学作品不被当成科幻小说,是因为这些科幻元素还没有“成为与人物一样的独立的文学形象”。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指出相对于主流文学,科幻文学更关注未来;材料二分析了科幻作品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B. 科幻文学属于类型文学,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不适合科幻文学。

    C. 近年来我国具有较高质量的科幻作品为数不多,存在着科幻文学一定程度的小众化、边缘化现象。

    D. 科幻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如科技伦理小说,深入探讨科技伦理问题,这更值得关注与鼓励。

    E. 不少成名青年校园作家离开科幻创作队伍造成了我国科幻力量的体量小和结构性失衡的局面。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应如何发展、繁荣我国的科幻文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

    B.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举:侵犯

    C. 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类

    D.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北:名词作状语,在北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连衡,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军,即联合较为弱小的几个国家共同对付强国。

    B. 四君,指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C. 墨翟,即墨子,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D.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秦论》是史论,本文总论了秦的兴起和灭亡的原因,充分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B. 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五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C. 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历史事实作出高度概括。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叙史时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并讲究细节的准确。

    D. 本文是一篇政论,以议论为主,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字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此诗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值安史之乱,诗人56岁,避乱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描写了秋霜肃杀,枫林衰败的景象和巫山巫峡萧瑟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苍凉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兼天涌”“接地阴”准确、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巫峡波涛汹涌,群山上风云滚滚的景象。

    C. 颈联对仗工整,数词使用巧妙,“两开”写夔州的菊花两次开放勾起了诗人的伤心泪,“一系”则用双关,写舟系于岸也是写心系故园。

    D. 尾联在前面的视觉描写基础上进一步从听觉角度描写夔州秋景,让读者不由想起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名句来。

    E. 诗作以“秋兴”为题,可见诗人尽管身处乱世,却也难得有片刻欢愉,因而本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绘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

    (2)《劝学》中和“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接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抒发了美好愿望如埋在地下的宝玉生出的烟云在阳光下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在海内外中国人中不胫而走,传唱至今。

    ②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清,他们诗作中流露出来的伤感和担忧正反映了国运衰微的现实。

    ③登上泰山极顶,我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④刚进入高一的我们,一切都那么陌生,又那么茫然,在这种情况下,刘老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⑤初中三年的生活不经意间就灰飞烟灭,但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不会因岁月而褪色。

    ⑥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把五环旗交给北京市长陈吉宁之际,全场气氛热烈,可谓沸反盈天。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将主宰世界的未来,而且塑造了人类的过去。

    B. 谁也不能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中,女性没有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 或许,老人倒地不敢扶、女医生跪地救人这类事件不再发生时,才是扶正道德脊梁的开始。

    D. 张崇德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这次返乡后,他主动提出了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一定能够胜任这个职业,一定会鼎力做好各项工作,请各位放心。

    B. 感谢贵公司领导在百忙之中垂阅此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C. 令爱这次在中学生漫画画展上能够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

    D.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老人与海》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不胜感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在自媒体、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人才___,又要掌握百科知识,最好精通一类其他知识。要当“杂家”,___,这样才能 ___。在学科的交叉中找到新闻传播学与各类学科的契合点,达到拓展思维、提升能力、促进就业的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写作中如何处置材料和主题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能够突出主题的材料,只要写得详尽了,就能充分表达主题、突出中心。如果在动笔之前,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确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不仅如此,文章写好了,还需要修改润饰,考虑详略是否得当,因为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①能够突出主题的材料,写得详尽了,不一定能充分表达主题、突出中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18年3月14日,76岁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逝世。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细胞病,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说话只能靠特制的声音合成装置。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对理论物理学及其普及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人敬仰的大科学家。

    他曾在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中说:“因为每一天都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天,我渴望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在七十岁感言中,他说:“当你面临夭折时,你就意识到生命是值得过的,因为有很多事情等你去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