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取材于刘慈欣《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

材料二:

吴言:对于科幻文学评论您有什么建议?

刘慈欣:现在文学界对包括科幻在内的类型文学的评论,都是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语境和框架。不可否认,所有文学体裁都有共性,但不同的文学类型也有自己的规律,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类型文学不是恰当的评论方式,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和语境来评价,包括我的小说在内,相当一部分国内和国外的科幻作品将一无是处。比如说,传统的文学评论认为,文学是人学,由此推论包括科幻文学在内的类型文学中的那些类型元素,如科幻中的科幻创意、侦探中的推理等,都只是提供了一种背景、平台和工具,最终目的是用来表现人性的。事实上不是这样,这些类型元素就是类型文学本身的目的,比如在科幻小说中,环境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种族,都可能成为与人物一样的独立的文学形象。有许多主流文学作品都有大量的科幻元素,比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戈尔丁的《蝇王》、奥威尔的《1984》等,这些都是很经典的作品,但一般不被当成科幻小说

(取材于《星空的奥妙——刘慈欣访谈》)

材料三:

在人们开始带有某种乐观的倾向去关注中国科幻创作时,我们更应该反思那些制约中国科幻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其实是多方面的,比如,一直以来我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积极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缺失,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从科幻的社会教育意义来说,《三体》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国内科幻界为数不多的较高质量的科幻作品中,像更关注科技伦理问题的王晋康等人的一些科幻小说,也是颇为值得重视的。科幻作品对科技伦理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是未来中国科幻创作另一个值得鼓励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刘兵《<三体>现象与中国科幻》)

材料四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本土科幻原创力量的薄弱,作者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很有限,大部分中青年作者又长期陷于《科幻世界》杂志体系,造成科幻文学一定程度的小众化、边缘化。缺少或没有专职作家,这个问题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其他的类型文学。以校园在读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作家在刊物上成名较早,但到了而立之年又大部分因为生活、工作等压力销声匿迹,中年作家“留守”的寥寥无几,“留守”的作家刘慈欣以一人之力用一个大部头作品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但却由于中国科幻力量的体量小和结构性失衡而形成后继无人的窘境。

(摘编自《中国科幻图书出版的初步考察》)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关于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流文学一般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更多的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B. 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科幻文学都可以进行探讨,只不过是在时空上拉开距离以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C. 主流文学认为文学是人学,所以作品中的所有“元素”最终要服务于表现人性;而科幻元素则是科幻文学本身的目的。

D. 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有很多共性,但许多含有大量科幻元素的主流文学作品不被当成科幻小说,是因为这些科幻元素还没有“成为与人物一样的独立的文学形象”。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指出相对于主流文学,科幻文学更关注未来;材料二分析了科幻作品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B. 科幻文学属于类型文学,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不适合科幻文学。

C. 近年来我国具有较高质量的科幻作品为数不多,存在着科幻文学一定程度的小众化、边缘化现象。

D. 科幻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如科技伦理小说,深入探讨科技伦理问题,这更值得关注与鼓励。

E. 不少成名青年校园作家离开科幻创作队伍造成了我国科幻力量的体量小和结构性失衡的局面。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应如何发展、繁荣我国的科幻文学。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