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众多球迷汇集到世界杯举办地,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B. 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困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C.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D.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歼灭(jiān)    要塞(sè)       翘首(qiáo)     刹那( chà)

    B. 沸腾(fèi )    屏息敛声( bǐng)   轻盈( yíng)    酷似( shì)

    C. 桅杆( wéi)   着舰( zháo)     镌刻(juān)    娴熟( xián)

    D. 悄然(qiǎo)    揪紧(jiū)       湛蓝(zhàn)     颁发( bā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馈退。

    B.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 德国的贝林,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术。

    D.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称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同学之间意见不同时,应当风平浪静地讨论,不可意气用事,制造不和。

    B. 被骗后的小路如梦如醒,对当时误入传销组织被蒙蔽一时非常后悔。

    C. 成功的方法唯有殚精竭虑,不断努力,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D. 我们的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白手起家取得的成功更值得推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

    A. 西安   B. 吴起镇   C. 瑞金   D. 延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择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     )

    A. 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B. 回清倒影(清澈)

    C.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D. 林寒涧肃( 肃杀,凄寒)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儿狼首

    D. 春冬之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翻译成汉代汉语正确的是(   )

    A. 如果不是中午或夜晚时分站在亭子上,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 自从不在中午和晚上时分,就没有看见过太阳和月亮。

    C. 如果不是在中午或晚上,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D.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4.选择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B. 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C. 本文句式骈散相间,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语言精致、洗炼,充满生气。

    D. 在文章的节奏上,本文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言文阅读

    浣花溪记

    (明)钟惺

    ①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块、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矸、如绿沈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②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去各不半里。舁夫①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牓。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④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②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③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④时也。

    (注释)①舁夫:抬轿子的人。②严公:指严武,杜甫好友,曾在杜甫居蜀时给予帮助。③暇整:安闲从容。④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孔子当年客居在他家里避难。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色如鉴(鉴:明镜)

    B. 流汇而桥者三,去各不半里(去:离开)

    C. 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始:才)

    D. 溪周之,非桥不通(周:环绕)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2)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3.在《望岳》中,我们读到少年英才,壮志凌云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本文作者笔下,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杜甫?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野望》王绩)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2)写出唐诗《使至塞上》中的颔联和颈联,或者写出唐诗《钱塘湖春行》中的颈联和尾联。请任选一首在答题卷上写上题目并完成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微信红包为什么流行

    ①2018狗年春节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了惊人的460亿个,较去年增长了43.3%。发红包最密集的是除夕这一天,达到了142亿个。

    ②微信红包为什么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这么流行?

    ③可以借用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交易成本”来解释。交易成本,简单地说,就是除了价格之外的一切成本,具体到微信红包,指除了微信红包里面的钱之外的一切成本。以前的红包只能面对面给。而现在,哪怕远隔重洋,只需轻轻点击,即可给亲朋好友发一个红包,减少了不必要的奔波,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④微信红包“润滑”了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人情传统形式。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夫妻之间因一点小事儿闹别扭,事后丈夫想和解妻子还在生气,不愿意搭理他。聪明的丈夫就连发20个10元的微信红包,且在红包留言中“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妻子在一笑之余,终于点击接受红包,两人关系和好如初。人们把这种办法调侃为:“和老婆讲道理的正确方式”。

    ⑤对于关系没那么亲密的人,如普通的朋友、同事之间,因一些小事情的帮忙,如果不酬谢,心理总是过意不去。以往人们常常会为送什么发愁,有时想用一些小礼物来回馈,又担心送不出手,怕人家当面拒绝了会很尴尬。现在有了微信红包,不管是18元还是88.88元都是一份诚意的表示,所谓的“礼轻情意重”。

    ⑥微信红包的流行还在于它让人们在收、发红包的过程中产生了无穷的乐趣。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收、发微信红包时会产生猜测和期待,并随之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在微信群里,发一个拼手气红包,往往平均下来,每个人抢到的红包可能才一元多钱,甚至几毛、几分,但大家依然劲头十足、乐此不疲。正如有人调侃,地上有一元硬币,很多人都不会弯下腰去捡起来,但在微信群里,为了几毛钱的红包却抢得大呼小叫,也司空见惯。想想如果没有微信红包,“一分钱”显然是给不出手的,而微信红包的出现,让本来无法出手的“一分钱”,也变为了“一分也是爱”,甚至还有了专用表情。其实重要的不是钱的多少,而在于乐趣。

    ⑦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调查,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新兴的微信用户就增加了1000万个。这些用户中,好友数量在200人以上的被访者比例近45%,其中好友数量达500人以上的用户占13.5%。这样庞大的人际社交网络为微信红包的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微信红包作为红包和人际社交网络两者的结合,产生于社交,服务于社交,它的发展、壮大就顺理成章了。 

                (文章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微信红包流行的原因有那些?请概括作答。

    2.第④段中加点词“一定程度上”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 , 然后完成小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A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B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⑪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⑫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⑬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⑭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⑯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⑰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文中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3.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②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

    A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B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子“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_,他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 月到1935 年6月,同时兼任北平_________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新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与新闻相关的活动。

    (活动一)分析新闻关注情况

    关注新闻的频率图

    关注新闻的种类图

    1.从上面两个图表来分析学生对新闻的关注情况,下面说法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该校学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特别高、主动性较强。学校一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了解新闻的途径。

    B. 大部分同学每天都会关注新闻,特别是国际国内重大新闻,这表明该校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有社会责任感。

    C. 其中男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比女生稍高,而且男女生关注的新闻种类有很大差异。

    D. 男生多喜欢政治、体育类新闻,而女生多喜欢娱乐新闻,说明女生关注新闻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答案不超过25个字。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5日讯(记者 李慧颖 摄影报道)9月5日,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本届西博会将于9月20日至24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主题为“中国新时代·西部新作为”,主宾国为意大利,轮值主席单位为重庆市,主题市为四川省眉山市。

    第十七届西博会首次实行“一城双展”,分别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国际展览展示中心和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设展,展览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8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省内21个市(州)、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企业将参展,参加企业达6000余家。主宾国意大利将设置国家馆,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节选)

    3.请根据本次采访提纲,拟定两个恰当的采访问题。

    (活动三)草拟新闻采访提纲

    成功的采访多半取决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请根据采访提纲的内容,预设两个恰当的采访问题。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10月10日下午第四节课,校长办公室

    采访对象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江宏老师

    采访内容

    了解学校本学期开展的“8+1课程”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器材

    纸、笔、照相机

    采访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