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命题作文 1 题,选择题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著阅读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 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C. 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 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⑴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⑵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⑶《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⑸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 liáo luàn(______)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 插进碧波之中。

    (2)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_______)了诺贝尔奖。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_______),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hào hàn(______)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1)__________;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奋飞的北国的雪,(2)__________,想跟随琦君女士去品尝那地道纯正的家乡的春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___________)处  

    ②或(___________)王命急宣

    ③属引(_________)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谁可而为之/为人谋而不忠乎

    B. 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国无尉/去国怀乡

    D. 孔子闻之曰/不闻机杼声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香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渍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_ 一切抵抗之敌,_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江阴要塞,_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

    B. 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 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 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

    2.文中空缺处填写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 击败 占据 管制 封闭 隔断

    B. 击退 攻占 管制 封闭 阻断

    C.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D. 击垮 攻克 控制 封锁 斩断

    3.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情况,哪路大军详写?为什么要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最后才写东路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好大学。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衣着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自卑。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个局长家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啦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 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是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孤独恐惧→_________→自卑矛盾→_________

    2.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引人深思,请结合作品,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材料二: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2)“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3)“这场军事政变”有何历史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