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3 题,综合题 1 题,科普阅读题 1 题,实验题 2 题,科学探究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中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 “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动植物呼吸 C.蔗糖溶于水 D.食物腐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分子质量增大 B. 分子体积扩大

    C. 分子间间隔变大 D. 分子个数增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可以与氧气在氧化铜作催化剂的情况下,生成丙醛;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⑥熔点6.5℃;⑦无腐蚀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②③⑤⑥ B.①③⑥⑦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加热试管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B.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焰中温度最低的焰心

    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D.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要干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两烧杯罩在一起。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烧杯甲中的液体变红色

    B.该实验观察到烧杯乙中的液体不变色

    C.该实验说明了浓氨水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蒸馏水酚酞溶液中的分子不运动

    D.该实验说明浓氨水有挥发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治理大气污染,共建绿色家园”。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并初见成效。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山西省各地都使用了喷水雾汽车,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_____。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较多,请举一例_____。

    (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推广使用新能源        

    B 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 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2)在反应中氢分子分裂为_____,氯分子分裂为_____,二者相互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3)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该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不变的粒子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物质与其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构成。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当a=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3)从该关系图中,你可以看出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通过观察关系图,你还可以获取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氧气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物质之一,小文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科学整理和归纳,并形成知识树如图所示。请你参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在氧气物理性质的知识中已经给出两个实例,还有①②两方面,请你写出其中一条物理性质_____。

    (2)在氧气化学性质中,铁、硫、碳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①如图所示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

    I.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II.实验中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III.改进后实验和原实验相比优点是_____。

    ②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放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③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将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_____。

    ④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有氧气参加。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填一点)

    (3)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做燃料      B 救治病人   C 炼钢   D 潜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普阅读题 共 1 题
  1. 依据短文回答问题。

    氦气

    氦气(He)在空气中含量甚微。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密度为01785g/L,大约是氢气的2倍,空气的七分之一。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不易爆,较氢气安全(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氦的沸点是-268.9℃,固态氦的熔点为-272.3℃,它与“绝对零度”(-273.15℃)仅一步之遥,因此,液氦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冷的液体”了。

    氦气常用于飞船或广告气球中的充入气体,若用氢气冒充氦气充入非常危险。气球里充的是氦气还是氢气?用打火机点燃试验能让危险的氢气现形,但要注意安全。吸入氦气做变声游戏有风险,且大量吸入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氯气可作为焊接金属和治炼金属时的保护气。

    (1)氦气代替氢气灌充飞艇,利用氦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

    (2)检验一瓶气体是氢气还是氦气用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

    (3)氦气做保护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__________。

    (5)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7)如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由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此时如何验满?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 1 为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1 / 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

    ①图 2 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 10 mL 刻度处慢慢移动到 _____ mL 刻度处才停止。(忽略红磷所占体积,忽略玻璃管和橡皮管内的体积)

    ②对照图 2 实验,你认为图 1 实验的不足之处为 _____。(填一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2 题
  1.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 猜想 1: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 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_____,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 _____。

    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为 _____、_____,蜡烛燃烧为 _____ 变化。

    (2)观察灯泡(灯管内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_____ 变化。

    (结论)猜想 _____(选填“1”或“2”)正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们喜欢在清晨天刚蒙蒙亮时到草木茂盛的公园中锻炼身体,这样好吗?小明认为对身体有利,因为清晨空气清新,小刚认为对身体有害,因为清晨公园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应该等日照以后再进入公园锻炼。为了研究清晨公园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和日照后公园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关系。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分别收集清晨公园中空气和日照后公园中空气各两瓶。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_____。

    比较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的含量

    将_____ 分别滴入盛有清晨空气和日照后空气的集气瓶中,振荡。

    _____

    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日照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盛有清晨空气和日照后空气的集气瓶中,并盖上玻璃片。

    _____

    清晨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日照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2)由此实验得到的启示是 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