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6 题,非选择题 2 题,选择题 3 题,连线题 1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6 题
  1. 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劝谏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A. 君主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B. 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C. 君主专制观念日趋淡化

    D. 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 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C. 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

    D. 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这说明

    A. 王权权威提高

    B. 官僚政治萌发

    C. 宗族等级严格

    D. 周王权威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禰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此材料中的规定

    A. 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 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 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 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 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

    B. 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C.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D.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A. 源于自然法则   B. 体现神权思想   C. 强调等级对立   D. 规范社会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 主要受制于门阀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这段材料谈论的是哪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这一项根本决定”应是

    A. 设立皇帝称号

    B. 规定王位世袭

    C. 分封子弟为王

    D. 推行郡县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下面对“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正确的表述是

    ①唐三省六部制

    ②宋“中书门下”

    ③元行省制度

    ④清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语和汉语在亲属的称谓上有很大区别。在英语中,祖父、祖母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般不作区分,都统一使用grendpa和grendma姑姑和姨妈在英语中也统一使用aunt。汉语中这种细分的亲属称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下列哪种观念的影响

    A. 细致精准的理学思维

    B. 维护封建等级的礼法观念

    C. 区分内外亲疏的宗法意识

    D. 辨别长幼尊卑的纲常伦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武则天及中宗时常有皇帝直接敕封官员之事,这种官员的任命状是墨敕斜封的,有别于经由中书省的朱笔正封敕命。时人讥称此类官员为“斜封官”。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中书省拥有官吏任免权

    B. 专制皇权失去最高权威

    C. 集体议政机制得到认可

    D. 宰相辅政制度名存实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反映了

    A.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B. 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C. 行政效率的大大提高

    D. 三权之间相互制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7年10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上述材料

    A.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B. 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

    C. 我们应该主要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

    D. 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后一问题的主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建立法律体系

    C. 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D. 实行科举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的欧洲人阅读中国历史时,他们感觉,这个帝国从早期到晚期好像没多大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停滞”的说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历史前后期的各种交迁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现代”成为观察历史的基本参照系,“停滞论”被“分期论”取代了。不过“停滞论”虽有不当但却不是向璧虚构,它也是基于一定史实的有感而发。这在20世纪,更多地被表述为“连续性”。与“停滞”不同,“连续”的提法不含贬义,可以容纳“发展”和“变迁”。

    ——阁步克《谈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阅读上述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A. 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 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

    C. 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 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了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宛署杂记》中记载:“岁时元旦拜年:晨起当家者,率妻孥,罗拜天地,拜祖祢,作匾食,奉长上为寿。烧阡张:各家祖先,俱用三牲熟食,货草纸细剪者为阡张,供其前。俟三日后焚而彻之。惟佛前则供用果面,阡张至元宵罢,乃焚。元旦出游,道逢亲友,即于街上叩头。”对材料中习俗解读有误的是

    ①起源于明清之际

    ②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③主要活动是郊游

    ④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启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于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踽(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璃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璃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璃、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这些边疆民族政策

    A. 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

    B. 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C. 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

    D. 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